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6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1621篇
测绘学   409篇
大气科学   2271篇
地球物理   1161篇
地质学   3111篇
海洋学   729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496篇
自然地理   126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王福  裴艳东  刘志广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2008,27(7):1054-1059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果显示:①NE向伸展的防砂堤截断原SE向的沿岸流后,造成了黄骅港防波堤两侧近岸差异性现代沉积过程,即堤北侧距岸约4km以内海区现代沉积速为0.69~1.12cm/a,堤南侧距岸约4km处的站位8以内无沉积物沉积;(2)防砂堤南侧的岸外10km、水深约-4m处,存在一个速率高达1.36cm/a的现代沉积中心。上述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比表明,黄骅港建港前后,现代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变化主导了现在的地质环境变化.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02.
俯冲带榴辉岩的变形作用及其对俯冲-折返过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  宋述光 《地质通报》2008,27(10):1646-1653
榴辉岩是大洋和大陆俯冲带的重要岩石类型,在研究俯冲带的形成过程、热结构、壳幔相互作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天然和实验样品中石榴子石、绿辉石等矿物的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变形的影响因素等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矿物显微和超微变形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榴辉岩的变形特征在恢复俯冲与折返过程研究中的意义及一些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燕山构造带中段主要包含3个早白垩世盆地,即滦平盆地、凤山盆地、石人沟盆地.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分析、古水流的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认为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早期发育强烈的火山作用,形成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张家口组;中期盆地主体呈半地堑状,受单一边界主断层控制,盆地相互独立,盆地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或西部的变质岩基底.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边界正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4.
地质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着特大城市继续发展的前景。近些年,莫斯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在该地区地质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市区的现代地球力学、存在的古侵蚀切割和发育的危险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在连续原理和浓度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卤水蒸发过程的自由度,提出了“蒸发结晶过程自由度”这一概念。发现蒸发结晶过程自由度在整个过程中不是1便是0,在1和0之间交替变化,与选择的组分数和析出固相数目无关。蒸发结晶过程自由度为1,物理意义是在不引起新相产生旧相不消失的前提下过程连续地变化(水分的连续蒸失),几何意义是指在适当的坐标系中的一条线,一条直线或曲线;0的物理意义是指新相的产生和旧相的即将消失或者前一段的连续变化过渡到后一段的连续变化,几何意义是指一点,两蒸发阶段的交点或者过程的终点。简单地讨论了过程的单向性和连续件。  相似文献   
108.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u-Zn-Mo)理论与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科研工作者对地质体系氧化还原过程的理解。本文对这一相对较新的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与氧化还原过程相关的同位素分馏理论和实验约束、时空尺度下的氧逸度以及同位素示踪氧化还原过程。稳定同位素理论预测,Fe-Cu-Zn-Mo同位素应该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能够做出响应。结果表明,Fe同位素作为岩浆过程、表生过程、俯冲带流体性质"氧逸度计"应用前景广阔;Cu同位素在岩浆、热液、陆地系统可以很好地示踪氧化还原过程;Zn同位素由于络合过程分馏已经被用在许多不同环境中作为含硫/碳流体迁移的敏感示踪剂;Mo同位素作为古氧逸度计可有效重建古海洋-大气氧化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109.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10.
2020年我国可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13次、共20个龙卷,发生在5—9月。其中,强龙卷有8个,分别是EF2级龙卷7个和EF3级龙卷1个。7月22日安徽宿州EF3级龙卷的路径长达62 km,是我国近10年来,使用无人机进行详细灾情调查获得的最长的龙卷路径。EF1级或以上级别龙卷有13个,略低于2004—2013年全国记录到的14.3个/年,EF2级龙卷数量是2004—2013年的年平均数2.0个的3.5倍。2020年的龙卷过程都是西风带龙卷,没有台风龙卷记录。2020年现场调查的9个龙卷,路径的主要下垫面都是开阔平地,具有明显的树木倒向呈辐合状、破坏范围纵横比大、浅色破坏条迹等地面灾情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