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6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基于三乙醇胺-盐酸介质中,Fe2 与邻二氮菲形成的阳离子配合物被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富集,使树脂显桔红色,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并讨论了适宜的实验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1.65×10-2μg/mL,ε=9.44×104L·mol-1·cm-1。用于茶叶、余甘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42.
研究了在H3PO4介质中,以TiCl3为还原剂的U(Ⅳ)与DBS-偶氮胂反应的条件及配合比,样品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满足微量铀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43.
循环水及污水中总磷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当样品中有机磷含量高时,分解易碳化,操作繁琐,分析误差大.本文应用磷钼黄显色示差分光光度技术测定某钢厂循环管道除垢污水中的总磷,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将样品中聚磷酸盐、有机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在硝酸溶液中,正磷酸盐与钒钼酸铵作用生成可溶性黄色磷钒钼酸配合物,基于其颜色强度与磷的浓度成正比测定高浓度磷的含量.实验对使用的氧化剂用量、溶解温度、显色条件、测定波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磷含量在10.0 ~ 40.0 mg/L范围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方法精密度(RSD)<1.0%(n=5),加标回收率为98.8%~105.0%.建立的示差光度法比一般光度法相对误差小,准确度更高;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且测定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844.
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高岭土中可溶铁和非可溶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岭土中铁的赋存状态和含量影响其白度和增白效果,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高岭土中不同种类的铁含量具有实际应用意义。高岭土中自由铁和结构铁定量分析困难,为此本文将高岭土中的铁分为可溶铁和非可溶铁两类。高岭土经盐酸酸溶处理后溶液中的铁含量为可溶铁含量,经氢氧化钠碱熔处理后溶液中的铁含量为总铁含量,非可溶铁含量由总铁含量减去可溶铁含量计算得出。采用邻菲啰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105%,最低检测含量为1.06μg/g。高岭土中的其他元素对铁的测定均没有干扰。所测得的可溶铁为大部分自由铁和少数结构铁。通过对高岭土中的可溶铁进行定量分析,可得知漂白工艺中可除去的最大铁含量。  相似文献   
845.
对于总氮和总磷的测定,国家标准HJ636—2012和GB11893—89规定总氮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用中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方法分别取样、消解,分析效率低。本文对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在一份样品中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一次消解,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树干茎流液中总氮、总磷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中,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硝酸盐氮(NO-3-N),其吸光度与总氮浓度成正比;含磷化合物在酸性过硫酸钾溶液中,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成正磷酸盐(PO3-4-P),其吸光度与正磷酸盐浓度成正比。经实际样品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5)为总氮2%,总磷4%,加标回收率为98.0%~104.2%(总氮)和94.0%~107.0%(总磷)。本方法将国家标准方法中配制两条标准系列、两次高压消解改进为配制一条标准系列、一次消解,可以节省50%的样品使用量,且提高了分析效率。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在本法条件下样品不易消解清亮,影响总氮、总磷的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树干茎流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46.
流动注射快速分析水体中挥发酚及样品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芹  江林  王丽平 《岩矿测试》2010,29(4):359-362
采用模块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环境水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进行对照,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t=1.94t0.05(6)=2.45,P0.05),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精密度(RSD为1.25%,n=7)、准确度(回收率91%~105%)等各项分析指标符合分析标准。对不同水体中挥发酚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样采集后应立即测试;不能立即测试的水样,加碱(NaOH)保存在低于20℃条件下不超过7天,或加磷酸和硫酸铜保存在4℃条件下不超过3天。  相似文献   
847.
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量及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重要评价指标.然而,由于测定过程缓慢和使用了有毒有害试剂易于形成二次污染,现行标准的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无法做到环境友好,也不能反映当前快速和实时监测的技术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可靠、环境友好和环保绿色的化学需氧量替代检测方法.本文首先从文献计量学视角比较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化学需氧量研究主题论文发文量,剖析了我国发展化学需氧量替代检测方法的迫切性.基于全国大范围65个湖库706个样本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化学需氧量和其他水质参数同步调查数据,构建广覆盖范围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特征波长吸收系数和化学需氧量间高精度线性关系模型,确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吸收系数阈值,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深水、浅水、大型、中型、小型)和不同营养状态(贫、中、富营养)湖库水体有机物浓度的定量表征,具有一定普适性.通过对比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和传统的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法优势和不足,明确了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替代化学需氧量用于湖库水体开展有机物表征和污染程度评价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8.
849.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