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418篇
地质学   4373篇
海洋学   249篇
综合类   35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井资料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准层序中进行层组一级地层单元的识别和对比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难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井资料进行层组界面识别和对比的新方法.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FMI测井资料, 对工区内钙质夹层成因、泥岩电阻率差异、储层电阻率和海拔深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钙质夹层单层厚度在0.5~2m之间, 靠近风化壳和断层位置单层厚度大, 分布在水下分支河道底部和河口坝顶部; 低阻泥岩(4~5Ω·m)和高阻泥岩(> 10Ω·m) 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沉积物源或者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相带; 储层电阻率随着海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钙质夹层可以作为层组界面识别和对比的标志, 利用泥岩电阻率差异可以确定层组的叠置关系, 判断储层连通性.据此,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西山窑组含油层段等时地层格架, 确定了格架内储层的连通性及油水界面, 并且通过MDT测井资料进行了验证.在此等时地层格架内, 层组的发育顺序、叠置关系、空间展布形态、以及彼此之间的连通性都被定性、定量的表征出来.   相似文献   
242.
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案及其在临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沉积学与储层物性相结合, 从流动单元体系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案.在流动单元体系内部划分出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和渗流区3个不同层次.在储层精细小层对比的基础上, 首先根据区域内连续分布的隔层把储层分成几个独立的流体压力系统, 即流动单元; 然后再根据不连续分布的隔层, 把一个流动单元进一步分成若干个亚流动单元; 最后根据储层物性的差别把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划分成不同的渗流区.按照这个思路, 选取临南油田的典型高产区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的夏52块砂三中段三砂组, 进行了流动单元、亚流动单元和渗流区的划分, 共划分出7个流动单元、7个亚流动单元和63个渗流区, 这样划分出来的流动单元体系同时包括了油藏整体与局部细节的特征, 为油藏开发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依据, 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3.
周家湾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少斌  孙绍寒 《地球科学》2006,31(3):372-377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 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为例, 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古流向物源、古厚度恢复、古水深校正等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解释资料, 应用三维储层建模技术, 定性定量地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建立了三维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从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 直观地解释了古地貌油气富集规律.依据以上模型, 预测出油气有利储集区分布在三大斜坡储集带的河流边滩砂体和河谷内的心滩处, 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44.
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裂缝评价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关键, 其常规评价方法受到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储层各向异性的影响而存在诸多困难.采用三维数值算法, 利用宏观各向异性地层模型, 研究不同的裂缝参数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由此导出一种用于裂缝孔隙度计算的快速算法.分析表明, 裂缝的双侧向响应同裂缝孔隙度与孔隙流体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裂缝的倾角造成双侧向测井曲线幅度差异的变化; 不同倾斜情况下, 将双侧向测井响应近似表示为岩石基岩电阻率、裂缝孔隙度、裂缝流体电导率的函数, 用于裂缝孔隙度的快速计算.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利用双侧向依据该方法确定的裂缝参数同成像测井资料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245.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阻抗及其反演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反演已成为油藏描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的常规地震反演是叠后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很少考虑各向异性存在的情况.随着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各向异性和叠前地震波阻抗反演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本文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阻抗研究基础上,推导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弹性阻抗方程,提出了地震各向异性介质中用弹性阻抗进行储层参数描述的技术路线和框架,并对反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46.
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缆地层测试器是重要的地层评价仪器,可以测量地层压力和渗透率、识别流体类型、确定油水界面.然而在低孔低渗地层中,由于泥饼的封闭性差而造成的地层增压现象,致使无法测量到地层真实压力.同时由于长时间的测试,容易将仪器卡在地层中而造成事故.本文提出一种确定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泥饼和原状地层中的压力分布情况,求取泥浆柱静压力的影响半径,继而确定储层的最小测试时间,并且针对渗透性不同的储层给出了最小测试时间的范围.电缆地层测试最小测试时间的确定,可以确保电缆地层测试器在低孔低渗储层中测量到地层的真实信息,减小由于测量时间过长而引起工程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7.
储层结构体现在层次性和拼合性2个方面.双河油田含油层段在地质层次上划分为10级:地层段、油层组、小层、单层、单砂体、成因砂体、成因增量、层系组、层系和纹层,体现了各级次的地质作用.拼合性体现为储层由不同的要素相互镶嵌叠置而成,其中较重要的是结构要素的规模及其空间匹配.基于储层的这种层次性和拼合性,形成了相应的储层剖面和平面预测模型,在区内划分出4类剖面模型样式和6类平面模型样式.不同的模型样式体现了不同的内部结构特征,而这种结构特征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流动,进而形成不同的剩余油气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248.
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国拥有相当数量裂缝型低渗储层的地质储量,在我国油气生产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开展低渗储层中裂缝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预测,无疑对我国的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中对裂缝预测及评价已经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方法,但是由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发育的多阶段性,对低渗储层裂缝的预测及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与进展、不同成因的裂缝预测方法、裂缝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49.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通过对岩石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岩心和钻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岩石颗粒粒度、砂岩厚度以及成岩作用等是影响本区东河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250.
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巨大,四川盆地更是我国主要的页岩气产区.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一个重要指标便是裂缝,它承载着气体储存和运输通道两大功能.因此了解储层裂缝的微观性质对于判断储层含气量以及开采远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页岩气主要产区——川南地区页岩气气田泸201井的岩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手持显微镜、体式显微镜为主要观察工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