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7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71.
科技短消息     
我的地盘我做主·最近,8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意大利罗马,共同商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即将出台的一项条约的草案。在此条约出台后,各国将有权阻止非法捕鱼船只进入本国港口。据统计,目前非法捕鱼活动的捕捞量已经占全球鱼类捕捞量的10%。随着人类对鱼类需求的增大,以及全球鱼类市场的渐趋宽松,  相似文献   
172.
余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余氯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沿海电厂余氯排放与邻近海域鱼类养殖生产现状,探讨了余氯对鱼类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结合冷却水的温升作用,进一步考察冷却系统氯处理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受精卵、胚胎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同时还应加强余氯对鱼类长期毒性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制订企业冷却水加氯和余氯浓度的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174.
南海区多鱼种声学评估工作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利用SimradEK50 0声学系统进行了南海区多鱼种资源评估经验 ,介绍了多鱼种声学评估的工作流程 ,包括调查方案制定、声学数据采集、映像分析、积分值分配、资源量的计算方法等关键过程 ,同时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5.
山东沿海近岸水域,据近几年的初步调查,大约栖息有130余种的鱼类。其中常见的有毒鱼类约十五种,分隶9个科,兹就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鱼毒性质等方面作一扼要报道。有毒鱼类就其施毒的方式来说,可以区分为主动毒素鱼类和被动毒素鱼类。主动毒素的鱼类,除具有产生毒物的腺体结构外,都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刺伤结构的棘,作为施毒器官以供给毒液。这种毒物一般都不稳定,可被加热和胃液迅速破坏,是一种非作用于肠胃的外毒素,通常均为大分子结构。这类有毒鱼类常称为有毒腺的鱼类或棘毒鱼类(venomous or acanthotoxic fishes)。  相似文献   
176.
177.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studying grouper nutri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rtificial diets. It consists of seven parts: protein and amino acid, lipid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 carbohydrate, vitamin, mineral, alternative protein source, broodstock and larval nutrition. The review provide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groupers.  相似文献   
178.
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鮈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的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的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的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的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的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的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以5个保护区为例来探究外来入侵植物与环境及人为因子间的关系。利用CCA分析了环境变量与外来入侵植物丰度的关系,采用了多元回归得出了与外来入侵植物最为相关的环境与人为因子。结果显示,从泰山自然保护区到丰林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25种、12种、13种、5种、5种,沿着包括纬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等环境因子强度的降低而下滑。而同时,外来入侵植物的数量随着人为活动的干扰度增强而增加。从起源上来看,热带成分从31%降至0,而北美起源的植物则逐渐增加。从科的组成上看,五个自然保护区中均有菊科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15%、33%、36%、 40% 和20%,显示了其世界广布的特性,而其他科属入侵植物的分布并不均衡。从生活型上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及利用喜好的驱动。  相似文献   
180.
Dry intru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cyclon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ld fronts. Characteristics of dry intrusion during a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IM (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Doswell et al. in 1996 and Wetzel and Martin in 2001 is utilized. All the physical representations of dry intrusion defined in the past studies, such as low relative humidity, cold advection, and high potential vorticity (on either isobaric or isentropic surfaces), are combined into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physical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dry intrusion. This is a new attempt to extend the IM that was primarily applied to research on heavy rainfall to the study of dry intrusion. The new dry intrusion parameter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sentropic evolution of dry intrusion during the rainfall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arameter can better quantify the intensity of dry intrusion and diagnose its evolution shown in satellite infrared and water vapor imageries.It is found that dry intrusion maintains during the rainfall period. The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dry intrusion, which has pushed the rainy region southeastward. From the results on the isentropic surf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sobaric surface,it is inferred that the analyses of dry intrusion on both surfaces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 isentropic analysis of dry intrusion reveals that cold and dry air at the upper level overruns tha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ere moist and warm air is located.Thus, potential instability is built up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ch favors the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In practice,we may identify dry intrusion regions by tracking strong signals of the dry intrusion parameter,and further identify the instability near the dry intrusion regions.This will aid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cipitation forec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