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9,(3):7-7
最近,8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意大利罗马,共同商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即将出台的一项条约的草案。在此条约出台后,各国将有权阻止非法捕鱼船只进入本国港口。据统计,目前非法捕鱼活动的捕捞量已经占全球鱼类捕捞量的10%。  相似文献   

2.
《海洋技术学报》2000,(Z1):241-242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说,1997年的渔业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1亿t.但是世界上最大的15个捕鱼场中的11个的产量在下降,60%的主要鱼类受到过度捕捞,使世界上两亿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被迫离开原有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1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的背景海洋是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区域重要的发展空间.APEC各经济体水产养殖量和渔业捕捞量分别超过全球总养殖量和捕捞量的90%、75%(m/m),同时,APEC区域也消耗全球鱼类总产量的70%(m/m).旅游业和水产业等依赖海洋资源的产业以及这些产业  相似文献   

4.
蓝色新事     
<正>被严重低估深海鱼量捕鱼Fishing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一系列生物及其他因素,世界渔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秘鲁鳀鱼的大量捕捞(1200多万吨),全世界海产品的捕捞量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持续地增长。但七十年代后半期,由于秘鲁鳀鱼捕捞量减少,大西洋一斯堪的纳维亚鲱鱼资源储量下降,200海里经济区的设立,也使得鱼类及其他水产品捕捞总量急剧下降。然而,新渔区的发现及传统捕捞区域中鱼类资源的恢复,使七十年代的世界渔获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鱼养殖与人工繁殖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是以善于养鱼,特别是善于提高池塘水域生产力而名誉全球的国家。如何提高我国沿海水域生产力,大力发展海鱼养殖,进一步解决人民吃鱼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海鱼养殖的历史,从明代专著《鱼经》算起,亦有400年之久。海洋鱼类资源比淡水的丰富得多,在捕捞工具没有达到相当机械化以至捕捞过度导致资源衰落之前,捕鱼究竟比养鱼来得方便与经济,这是海鱼养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国劳动人民仍然在与自然斗争中,积累了盐田沟渠或河口港湾粗放养鱼的丰富经验,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利用潮力这一最经济最方便的纳苗方法,发展了我国北方称为“港养”、  相似文献   

7.
应用非平衡产量模型对卡塔尔渔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剩余产量模型是鱼类种群动力学的主要模型之一。本文应用 1个非平衡产量模型分析了卡塔尔渔业。结果表明当前鱼类生物量是最大持续产量时生物量的 1/4,当前捕捞死亡率是最大持续产量时捕捞死亡率的 2倍。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是 782 6t( 80 %置信区间为 6767~ 7993t) ,最佳捕捞努力量是 2 4 8艘船 ( 80 %置信区间为 2 2 5~ 2 86艘 )。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开发鱼类种群的自然死亡率(M)在鱼类资源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1种应用实际种群分析(VPA)(亦即世代分析方法)估算鱼类自然死亡率的方法.文中假设了捕捞努力量(E)已知和未知2种情况,并同时求出了其他种群参数,如可捕系数,补充量等.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中,假设了4种模拟渔业(管理良好的渔业,掠夺式渔业,恢复性渔业和稳定性渔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引入VPA模型来估算鱼类的自然死亡率.当CV等于20%时,在4种模拟渔业中鱼类各龄自然死亡率(Ma)的EP均小于10%.在已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时,计算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M等于0.119,这个结果比先前假定的值(0.3)小,但考虑到该鱼种所承受的高的捕捞压力作者认为该估计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禁捕为全局计、为子孙谋,但在禁捕后却存在非法捕捞的问题,尤其在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入海口处尤为严重,阻碍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现实层面的矛盾,文章选取24份国家层面、30份地方层面有关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的政策文本,对政策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入海口打击非法捕捞政策系统协调性较好,但存在部分不协调问题。文章创新性提出政策系统协调性整合框架,从公共政策视角为长江入海口非法捕捞问题的治理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捕捞压力在改变南海鱼类种类演替和生物量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大于气候和环境因素是一个普遍的、有争议的假设。根据1959~2010年南海北部北部湾口底拖网的调查数据,报告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的丰度比例、生物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建立了鱼类生物量与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外部因素之间的广义加性模型。结果表明,捕捞压力驱动底层渔业资源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值鱼类被低值鱼类所取代。1993年和1998年期间鱼类生物量的突然减少与同期厄尔尼诺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可能是渔业拖网捕捞中中上层鱼类比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群落动态,需要区分捕捞压力和环境驱动因素对不同生活史策略鱼类物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捕捞作用下鱼类资源量变动短期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高强度的捕捞已经严重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对渔业资源的最直接和明显的影响就是资源量的减少.本文对不同捕捞强度作用下,不同生活史和补充量的单鱼种群体的资源量在短期内(1~3a)的变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捕捞影响,鱼类群体资源量在周年内适渐减少,但短寿命种类的资源量比寿命较长的种类更易恢复.年补充量和捕...  相似文献   

12.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 T. & S.)是鲱亚日(Clupeoidei)鳀科(Engrau1idae)的一种近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太平洋西北海区,如我国、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水域均有分布。鳀类可供制鱼粉、鱼酱、鱼干或提炼鱼油等。近十多年中,全球渔业捕捞产量增加最大的是鳀科鱼类;最突出的是秘鲁鳀鱼(E. ringens) 其产量曾跃居世界第一位。 各国学者对鳀鱼类作了不少研究,尤其是欧洲学者对欧洲鳀鱼(E. encrasicholus) ,日本学者对鳀鱼,在繁殖习性、种群、洄游、分布和生产预报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我国对这种鱼类过去注意得很少。根据捕捞经验,水产部门、科技工作者及渔民都认为,这种鱼类资源潜力不小,因而把它作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但由于研究不够充分,捕捞加工技术也未完全解决,目前这种鱼类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广泛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鱼类的不同生活史特征可表征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其变化可揭示鱼类种群对渔业捕捞压力的响应.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主要渔场30多年来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压力,导致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本研究分析了该海域5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态参数,系统研究了其生活史特征及其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51种鱼类分成5个不同的生活史对策组,分组结果表明超过60%的鱼类被归纳入第5组,即近r对策组,且多为中上层鱼类.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对其中25种经济鱼类进行生活史变化分析,讨论不同鱼类种群对渔业开发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渔业开发活动下多数鱼类表现出小型化、低龄化、早熟和生长率加快等趋势.此外,本研究计算了每种鱼类的开发率以进一步研究渔业捕捞压力对鱼类种群的影响,发现其中4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生活史特征变化显著,提示某些物种可能对捕捞压力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渔业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8-2010年期间对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水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了九段沙湿地鱼类的组成及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时间和捕捞方式.目前,九段沙湿地共记录到鱼类133种,隶属于18目49科,鱼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以河口鱼类和近海鱼类最多.同时,分析了九段沙湿地渔业资源在管理和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沙群岛春季珊瑚礁鱼类资源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5月采用延绳钓和底层刺网在中沙群岛珊瑚礁水域进行了1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两种作业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延绳钓5620钓、底层刺网16120m,单次作业努力量延绳钓80~600钓、底层刺网600~1200m。捕获鱼类105种,渔获量1067尾2645.76kg,其中延绳钓34种计134尾2294.32kg,底层刺网共86种计933尾351.44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延绳钓为2.38尾.(100钓)-1、40.82kg.(100钓)-1,底层刺网为57.88尾.(1km)-1、21.80kg.(1km)-1。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鱼参科鱼类和大眼鲷等。  相似文献   

16.
鱼是泰国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主食,是他们饮食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据统计,1985年泰国人均鱼耗量达24.5公斤。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泰国渔民仅是在沿泰国湾近海捕鱼,使用的捕捞工具是竹架诱捕浮动网和一些小平底船,十分原始。目的主要用于自己食用和消费。大战以后,泰国  相似文献   

17.
陈崇光 《海洋科学》1990,14(6):51-52
当前,世界主要沿海渔业国家为适应资源变化的形势,十分重视新渔场和新捕捞对象的开发利用,并从底层鱼类资源的利用逐步转向对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80年代以来,世界中上层鱼类的年产量达到27×10~(6t),占世界海洋鱼类年总产量的36%左右。日本海洋鱼类的年产量为11×10~(6t),中上层鱼类的年产量约占49%。而我国近年来的海洋捕捞年产量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以评估捕捞对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两种管理策略(单物种管理和多物种管理)的模拟,分析特定种类的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群落总生物量、质量谱斜率、平均最大质量、平均质量和大型鱼类指数5种群落生态指标监测了鱼类群落的特征状态。单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呈现下行控制效应,肉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存在着强烈的调控作用。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后,不同物种间竞争捕食等复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营养级联效应。多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的捕捞死亡系数对群落质量谱斜率影响最大,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和灰海鳗的捕捞死亡系数对鱼类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和维持鱼类群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到2000年,世界鱼类的总捕捞量将达9710万吨;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传统渔场中捕捞对象的增产潜力已经不大。为了满足世界对鱼类的需求量,应该开发新渔场和发展养殖业。通过开发新渔场,估计可增产3000万吨左右;通过发展养殖业,预计可增产约3000~4000万吨。因此,在今后20~30年内,世界渔获量有可能增加一倍,但要把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技术和渔业海洋学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海洋渔情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最近公布的2000年物种调查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全世界濒危物种数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严重上升趋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受到严峻挑战。目前全世界濒危动植物已达10954种。以动物为列,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面临灭绝的危险。人类正面临物种大拯救……东海渔场曾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四大经济鱼类而闻名于世,海产品捕捞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海洋资源的科学认识,盲目发展捕捞力量、酷渔滥捕,致使这四大经济鱼类濒临绝迹、难觅踪影,带鱼资源已形不成鱼汛。带鱼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