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陈国阶 《山地学报》2002,20(5):536-541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建立全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恰切涵义是什么?建设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与标准是什么?并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以政治口与代替科学决策的现象较为普遍。当前,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有些概念和内容需要澄清:(1)“山川秀美”与生态屏障。对山川秀美需加以科学界定,否则易得出喀斯特地区早就已建成生态屏障的结论。(2)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就等于建成生态屏障。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多样性。(3)生态屏障与减少泥沙进三峡库区,过于强调减少泥沙的功能和速效。理解过于狭窄,实际上也做不到。(4)生态屏障建设5年就能初见成效,10年就能大见成效,30年就能建成。低估了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5)建设成生态屏障,就能消灾保平安。对自然灾变过程与人地矛盾,缺乏正确的理解。为切实搞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应首先明确生态屏障的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上游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区,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要树立系统、综合、全局观点,反对部门、地区割据;要树立长期奋斗艰苦观点,反对浮夸和短期行为;要建设起生态屏障的社会、经济支撑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2.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的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地震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上反映出来的反向工白区,较好地推断出了该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位置和防空洞的深度,宽度等,为该区一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Future coastal defence polic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habitats within Special Areas of Conservation (SAC), Special Protection Areas (SPA) and Ramsar sites. An overview of the potential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se changes (losses or gains over the next 50 years) around the coast of England and Wales was carried out to inform policy decisions on the legal and funding aspects of coastal defence options and possible habitat replacement.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re could be a net loss of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habitat of around 4000 hectares, together with a net gain of intertidal (saltmarsh and mudflat/sandflat) habitats of around 770 hectares, with the gains associated with managed retreat ( c .12 500 ha) balancing the expected losses due to coastal squeeze and erosion on the unprotected coast. The likely costs of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habitat replacement, on a hectare-for-hectare basis, is estimated to be in the order of £50–60 million, including site purchase, set-up and on-going management costs.  相似文献   
104.
潮滩盐沼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本世纪国外潮滩盐沼堆积、侵蚀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潮滩盐沼的粘性泥沙沉积动力机制的分析、对潮滩盐沼的物理过程的详细观测研究、沉积模式研究,以及潮滩盐沼物理过程的知识在海岸防护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Phosphatase activities in a large, shallow estuary in south western Western Australia have been assessed.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two sections of the estuary. There were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as well.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most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hlorophyll and organ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diurnal studies, the rates of change of phosphatase activity corresponded with the rates of change in orthophosphate. The role of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regeneration of esterified phosphorus in the estuar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7.
光强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浒苔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如何在光变环境下影响大型海藻固碳量的问题,关系到未来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为研究大型海藻对CO2浓度升高和光强变化的响应,本文选取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为实验材料,探讨其在不同光强下[80、260μmol/(m2·s)]和两种CO2浓度(正常CO2浓度:400μL/L和高CO2浓度:1 000μL/L)下的生理变化。研究发现,在正常CO2浓度、高光条件下,浒苔幼苗的生长最快,超氧化物特化酶(SOD)活性最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光、高CO2处理下有最大值。光合色素含量和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在低光正常CO2处理下有最大值。同时,高光高CO2处理下,浒苔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8.
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态屏障”概念源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学术界对此概念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屏障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屏障概念的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生态屏障就是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屏障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屏障概念提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内容,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社会实践意义表现在生态屏障概念的提出强调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强调了区域性和时序性原则,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决策指南,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实施系统工程和长远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9.
南极阿德雷岛淡水湖沉积物细菌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王风平 《极地研究》2009,21(2):100-108
应用样品直接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南极阿德雷岛淡水湖沉积物中分离得到34株菌,并进行了生理生化性质检测。根据其16SrDNA全长序列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菌株分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节杆菌(Arthrobacter)、红球菌(Rhodococc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gamma-变形细菌(gamma-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beta-变形细菌(beta-proteobacteria):紫色杆菌(Janthinobacterium);拟杆菌门(Cytophaga-Flexibacteria-Bacteroides):假结核棒杆菌(Cytophaga)、土地杆菌(Pedobacter)等9个属。分离的菌株在4℃条件下能产生多种大分子物质水解酶类,其中32%的菌株能产生脂肪酶,18%的菌能够水解明胶或者产生卵磷脂酶。同时对沉积物垂直方向的可培养细菌生物量进行了分析,表明阿德雷岛企鹅排泄物输入量对微生物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地面沉降对上海黄浦江防汛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龚士良  杨世伦 《地理科学》2008,28(4):543-547
地面沉降导致上海地面高程损失,并降低防汛工程设防能力。1921~2007年地面平均沉降1.973 m,最大沉降3.035 m,市区普遍低于江河高潮位。地面沉降在中心城区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四次加高改建中分别占增高幅度的98.0%,62.6%,30.1%,7.8%,目前防汛墙仍受到地面沉降的持续影响,1994~2006年区域地面沉降占防汛墙总体沉降量的71.9%。地面沉降的长期危害是影响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是上海城市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