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4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663篇
测绘学   715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1614篇
地质学   1171篇
海洋学   649篇
天文学   405篇
综合类   443篇
自然地理   8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地震干涉技术可以将任意2个检波器接收到的数据合成为在若干检波器之间传播的波,就好像其中的一个检波器作为一个虚拟震源来发挥作用。它可以从混沌无序的地震信号中发现有用信息,从地震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以此推断地震波穿过介质的地质构造。基于反褶积算法,对其理论公式进行了较详细的推导,实现被动源地震干涉成像,证明了反褶积算法的可行性;并将其结果与互相关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2种方法在信噪比和分辨率方面的差异。数值计算表明,反褶积算法的纵向分辨率比互相关算法的高。对其进行的加噪试算表明,震源叠加后的反褶积算法呈现出高信噪比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崔臻  盛谦  宋艳华  魏倩 《岩土力学》2012,33(12):3760-3766
在证明随机响应的统计参数可以用传递函数进行直接表达的前提下,将传递函数引入地下洞室群随机地震响应研究中,对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进行了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并对之进行了地震动力可靠度的探讨。结果表明:较之常规方法,基于传递函数的方法除可得到洞室群的随机地震响应以外,还可同时得到洞室群的地震响应频谱特性,并可以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得到确定性地震动输入下洞室群的响应值进行验证,显示对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优势;将所得到的随机地震响应结果与基于传递函数的确定性估算结果,与实际时程计算得到的确定性结果比较,吻合良好;首次采用超越破坏理论对地下洞室群进行地震动力可靠度分析的可行性,为地下工程抗震可靠度计算中如何以动力方式考虑地震荷载的随机性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1992- 2005 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左冰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08,63(4):417-427
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指标。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对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TTFP)以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研究,分析TTFP变化与旅游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各省旅游增长方式的演化过程与变化趋势,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中国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3.69%;②旅游业年均技术进步速度(TTFP)为2.91%,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效率低下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③旅游业技术进步是旅游业增长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发达地区的"飞地旅游"性质决定了旅游业的技术扩散方式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产业,它既不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地理位置也不具有对应性;④中国各省旅游业增长方式与发展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且差异正在逐年扩大,技术进步速度(TTFP)差异是导致各省旅游发展水平分化的原因,如果各省TTFP差异继续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各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强旅游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国旅游业技术进步和增长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4.
Testate amoebae are now commonly used in paleoenvironmental studies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ir taphonomy. There is som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preservation of some testate amoeba shell types over others, but it is unclear what, if any impact this has on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To investigate this issue we looked at palaeoec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different shell types. We then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elective preservation on quantitative palaeoenvironmental inference. We first used existing palaeoecological data sets to assess the vertical patterns of relative abundance in four testate amoeba shell types: (1) shells made of secreted biosilica plates (idiosomes, e.g. Euglypha), (2) idiosomes with thick organic coating (Assulina), (3) proteinaceous shells (e.g. Hyalosphenia), (4) shells built from recycled organic or mineral particles (xenosomes) (e.g. Difflugia, Centropyxis). In three diagrams a clear pattern of decay was only observed for the idiosome typ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ial preservation of testate amoeba taxa for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we then carried out simulations using three existing transfer functions and a wide range of scenarios, downweighting different test categories to represent the impact of selective test decomposi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downweighting generally reduced overall model performance. However downweighting a shell type only produced a consistent directional bias in inferred water table depth where that shell type is both dominant and shows a clear preference along the ecological gradient. Applying a scenario derived from previous experimental work did not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ferred water table. Our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ial shell preservation has little impact on paleohydrological reconstruction from Sphagnum-dominated peatlands. By contrast, for the minerotrophic peatlands data-set loss of idiosome tests leads to consistent underestimation of water table depth.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from fens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idiosome tests are not always dominant, and/or that differential decomposition is less marked than in Sphagnum peatlands. Further work is clearly need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testate amoebae for paleoecological studies of minerotrophic peatlands.  相似文献   
995.
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葆华  余世金 《地理研究》2008,27(2):257-265
应用样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数理统计,分析了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采用因子分析法、专家评价法和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环境功能及价值。结果表明:天柱山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较复杂,科属分散,共有52科105属,区系成分多样,覆盖了9个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特点;物种多样,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9814、2.3175、2.1077,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乔木层黄山松的相对密度和优势度较大,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群落顺行演替,环境服务功能多样,保护价值较重要。  相似文献   
996.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复杂的灾害风险系统中,风险并非简单相加,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是单一灾种简单相加得到的综合风险,缺乏可靠性。因此,此研究基于灾害风险系统理论,引入模糊信息粒化方法和模糊转化函数,利用模糊近似推理理论和方法,建立一个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的优势:1)不仅考虑了灾害风险系统中的确定性,而且还包括了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2)利用模糊信息粒化方法不仅减少了数据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了一些主观信息,使得评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更有利于风险管理者和决策者为减少损失规避风险提供依据;3)通过模糊转化函数将不同灾种得到的不同量纲的量转化同一量纲的量,以便于综合分析和模糊近似推理,获得多灾种综合风险。以云南省丽江地区(市)的地震-洪水灾害为例,验证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软层次模型的实用性,并将其结果与世界银行灾害管理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灾害和风险研究中心所建议的风险评估模型(HMU-CHRR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本研究所建模型在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大多采用Bulter 的生命周期理论路径, 少有文献从波动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尝试从波动的视角分析景区客流波动特征, 并利用波动性特征对其发展进行组合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景区客流波动呈现出多种形态, 在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叠加了季节性波动、景区旅游周期波动和景区经济周期波动。其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对景区客流进行有效预测, 并且运算速度快, 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与生命周期曲线相比较更加直观、微观、准确, 并且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客流预报, 有助于景区规划管理和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98.
在频率域,利用地震记录反卷积恢复地面运动,由于FFT运算导致的谱泄漏与系统传递函数对高频与低频的放大效果会导致地面运动恢复失败,本研究采用重叠加窗方式,可避免单一加窗的时域失真,并减小频域谱泄漏。结果表明,恢复地面运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冰川槽谷横剖面定量化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盼  王杰 《冰川冻土》2015,37(4):1028-1040
冰川槽谷(“U”形谷)是冰川与下伏基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典型的冰蚀地形, 对其定量化研究是了解冰川作用过程以及冰川槽谷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 二次多项式(y=A+Bx+Cx2)和幂函数(y=axb)是定量描述冰川槽谷形态的两种较普遍的方法, 二次多项式可以描述冰川槽谷的整体形态且不需要考虑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但是该方法不能用于槽谷间的比较且其只能较准确地描述接近抛物线的横剖面; 幂函数不但可以反映不同作用过程形成的谷地, 还能在不同横剖面间进行比较, 但幂函数在应用过程过会受到坐标原点选取、 对数变化、 后期堆积以及横剖面不对称的影响, 其运用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 相同的幂函数指数b可能指示不同的槽谷形态, 形态比率FR的引入并与指数b结合起来使对槽谷形态的描述更加全面. 从冰川动力和外部环境方面出发, 影响槽谷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冰川作用时间、 基岩的抗侵蚀能力、 岩性的分布以及裂隙、 冰量、 气候、 构造和冰川性质, 后三者对槽谷形态的定量化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运用不同地区槽谷形态参数所做b~FR图探讨了山地冰川槽谷的发育模式, 发现山地冰川槽谷存在对应于两种不同冰川性质的相反的发育模式, 但是由于岩性、 气候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冰川槽谷发育模式有时出现了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非饱和土中端承桩水平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敏  王星华  冯国瑞 《岩土力学》2015,36(2):409-422
针对非饱和土中桩的水平稳态振动问题,采用三相多孔介质波动方程,考虑固、液、气三相材料间的惯性和黏性耦合效应以及基质吸力的影响,通过Helmholtz矢量分解及分离变量法解耦波动方程,并将基桩等效为能描述其剪切变形和转动惯性效应的铁摩辛柯(Timoshenko)梁模型,采用Novak三维连续介质模型对非饱和土中端承桩的稳态水平振动进行了理论推导,获得了桩顶水平频域响应解析解,讨论了饱和度对土层和桩顶阻抗的影响以及桩身位移、内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体饱和度的升高,土层复阻抗和桩顶动力阻抗增大,桩身位移和内力则相应地减小;饱和度,包括渗透系数在内的影响仅在土体接近准饱和时才得以发挥;频率较低时,短桩拥有较大的刚度因子。桩长越长,阻抗因子越大,而共振频率越低。当长径比超过10时,桩顶阻抗不再随长径比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