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51.
The Anqing MS4.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uary 19, 2011, with the epicenter lying in the foreland deformation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of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field work team surveyed and collected building damage data, calculating and obtaining more accurate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 shock was calculated tentatively using digital seismic wave data from provinci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using the FOCMEC program and the first motions of P, SV and SH waves with their amplitude ratios. Using the location results of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 by the Anhui seismic network, comb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crust velocity structure imaging results of the focal region by seismic tomography, and referring 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elliptic major axis’ predominant direction, we conclude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he NE-trending Susong-Zongyang fault is possibly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e Anqi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252.
用仪器对地震烈度进行快速评估,可以在震后短时间内提供震区的灾害分布图,为震后的应急救援及灾害快速评估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地震烈度评估法,结合辽宁灯塔5.1级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对用这4种烈度算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仪器烈度暂行规定算法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253.
《Geofísica Internacional》2014,53(3):221-239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the use of neural networks to determine strong ground motion duration. Accelerometric data recorded in the Mexican cities of Puebla and Oaxaca are used to develop a neural model that predicts this duration in terms of the magnitude, epicenter distance, focal depth, soil characterization and azimuth.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neural model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the seismogenic zon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type to the duration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final scheme permits a direct estimation of the duration since it requires easy-to-obtain variables and does not have restrictive hypothesi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e soft computing alternative, via the neural model, is a reliable recording-based approach to explore and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seismic and site conditions on duration estimation. An essential and significant aspect of this new model is that, while being extremely simple, it also provides estimate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s duration with remarkable accuracy. Additional but important side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 model’s simplicity are the natural separation of source, path, and site effects and the accompany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54.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了43个兰州烈度速报台站记录到的共129道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兰州市加速度峰值分布和加速度峰值与土层厚度的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255.
山谷城市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输送能力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张强  吕世华  张广庶 《高原气象》2003,22(4):346-353
利用甘肃省—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10~17日在兰州市城区用系留气球观测的大气边界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资料以及同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山谷城市边界层大气的风速、温度、湿度结构特征,揭示了兰州市上空日夜维持的大气逆温的结构特征及其强度和分布特征的动态规律。提出了形成兰州山谷这种特殊大气逆温层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最后还给出了在兰州市目前的小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下边界层大气的总体稳定度和Froude数的特征,由此初步定性讨论了兰州市大气边界层湍流运动和水平平流运动这两种主要输送形式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256.
2003年11月13日甘肃岷县Ms5.2地震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11月13日在甘肃省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地带发生了一次MS5.2地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基本地震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总结了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严重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57.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1739年银川—平罗8级大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建国以来对银川平原地震的研究成果,研究了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灾害特点。研究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贺兰山东麓断裂,而极震区位于其东南的银川—平罗一带,与银川地堑第四纪沉降中心相吻合,这主要是受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其震害特点对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城市规划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8.
利用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地区周边气象站1961~2010年常规和辐射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方法,对格尔木光伏电站地区年、月、日、候辐射特征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及其周边太阳辐射资源较丰富,格尔木月总辐射为双峰型,从3月开始急剧增加,5月达峰值,6月略有下降后,7月又回升达次高值,9月迅速下降,冬季12、1月达最小值。近5年月辐射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格尔木日辐射持续时间最长的是5月、6月和7月,日辐射时间分别达到15h,格尔木候最大辐射量出现在第30候(5月26~31日),最小为第12候(2月26~28/29日)。从整体来看,格尔木候辐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36候为上升,37~72候下降)。  相似文献   
259.
王颖  李栋梁 《气象学报》2015,73(5):910-924
利用1951—2012年逐月NECP/NCAR-Ⅰ再分析资料和1960—2012年逐月中国西南地区116站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夏季600 hPa涡度场特征,定义了新的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度和位置指数,讨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季风强度整体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与北半球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位置变化相对独立。夏季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位置对中国西南地区气候有显著影响。当青藏高原季风偏强时,西南地区水汽异常辐合,以阴天为主,日照偏短,蒸发减弱,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降水偏多;上升运动在川渝地区发展深厚,云贵地区仅限于600 hPa以下,川渝地区气象要素变化更显著。当青藏高原季风位置偏东时,西南全区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气温偏高,四川中、西部和贵州、广西等地出现较强的水汽异常辐散,气温显著偏高,相对湿度偏低,降水偏少。进入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季风强度和中心经度的反位相叠加,加剧了西南地区的干旱化。新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不仅能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季风环流特征,而且对中国西南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为中国汛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0.
数值模式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订正及其集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晖  陈国民  万日金 《气象学报》2015,73(4):667-678
提供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产品的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有很多,并已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为提高对模式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产品的定量应用能力,分析2010—2012年7个业务数值模式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发现预报误差不仅受到模式热带气旋初始强度误差的显著影响,还与热带气旋及其所处环境的初始状况有密切关系,包括热带气旋初始强度、尺度、移速、环境气压、环境风切变、热带气旋发展潜势等。根据这些因子与各模式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误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误差的统计预估模型,并通过逐个热带气旋滚动式建模来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误差预估的模式订正预报比模式直接输出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有显著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热带气旋强度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案相对气候持续性预报方法在12 h有28%的正技巧,在24—72 h则稳定在15%—20%,具有业务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