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2篇
  免费   3144篇
  国内免费   1557篇
测绘学   3673篇
大气科学   662篇
地球物理   8818篇
地质学   5482篇
海洋学   1190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356篇
自然地理   267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712篇
  2020年   743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652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928篇
  2013年   1138篇
  2012年   1137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1175篇
  2007年   1363篇
  2006年   1331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1070篇
  2003年   909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576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数字海底”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在海底科学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海底”的涵义、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对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技术、复杂海底三维建模技术、多源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从事海底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提供各个层次的参考或帮助.  相似文献   
72.
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与转换波时变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横波速度比固定时,同一地震道中各时间采样点对应不同的转换点位置,因此,常规的整体抽道方法只能抽取特定深度或特定层位条件下的共转换点道集,它不能保证所有P-SV转换波的反射点位置都在同一水平位置处。提出了一种精确抽取共转换点道集的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抽取的共转换点道集中所有数据对应的转换点在地面的投影都对应于同一位置,因此,该道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道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短波长问题的转换波时变静校正方法,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74.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75.
将现代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地质学的判别分析,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无论是对于两组判别分析还是多组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ipe network system of oil-gas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foroffshore oilfield development.A"0-1"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optimize theinvestment of seabed pipe network.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by the spanning tree method of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All spanning trees of a network graph compose all the feasible solu-tion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the spanning tree with the minimumcost among all spanning trees.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seabed pipe network system andgive a minimum cost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marginal oilfield groups.  相似文献   
77.
基于ArcEngine的数字高程模型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M技术,以ARCENGINE所提供的类库和凸包算法,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更新的边界检测和利用矢量地形数据采集更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方法。保证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精度,可以满足数字高程模型的现势性需求。  相似文献   
78.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 ,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赤潮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9.
文章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出影响滩涂开发速度的几个重要因素:领导重视不够;开发管理体制混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投入减少,等等。并提出加速滩涂开发的几条措施,以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0.
Two single-channel seismic (SCS) data sets collected in 2000 and 2005 were used for a four-dimensional (4D) time-lapse analysis of an active cold vent (Bullseye Vent). The data set acquired in 2000 serves as a reference in the applied processing sequence. The 4D processing sequence utilizes time- and phase-matching, gain adjustments and shaping filters to transform the 2005 data set so that it is most comparable to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2000 data were acquired. The cold vent is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blanking, which is a result of the presence of gas hydrate in the subsurface either within coarser-grained turbidite sands or in fractures, as well as free gas trapped in these fracture systems. The area of blanking was defined using the seismic attributes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and similarity. Several areas were identified where blanking was reduced in 2005 relative to 2000. But most of the centre of Bullseye Vent and the area around it were seen to be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fied blanking in 2005. Tracing these areas of intensified blanking through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eismic volume defined several apparent new flow pathways that were not seen in the 2000 data, which are interpreted as newly generated fractures/faults for upward fluid migration. Intensified blanking is interpreted as a result of new formation of gas hydrate in the subsurface along new fracture pathways. Areas with reduced blanking may be zones where formerly plugged fractures that had trapped some free gas may have been opened and free gas was libe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