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0篇
  免费   1099篇
  国内免费   2074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2319篇
地质学   3846篇
海洋学   8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6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Basin‐scale predictive geomorphic models for river characteristics, particularly grain size, can aid in salmonid habitat identification. However, these basin‐scale methods are largely untested with actual habitat usage data. Here, we develop and test an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from high resolution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derived topographic data for a 77 km2 watershed along the central California Coast. This approach improves on previous efforts in that it predicts the full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incorporates an empirically calibrated shear stress partitioning factor. The predicte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raction of the bed area movable by spawning fish. We then compare the ‘movable fraction’ with 7 years of observed spawning data. We find that predicted movable fraction explains the paucity of spawning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study drainage, but does not explain variation along the mainstem. In search of another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 that may help explain the variation within the mainstem, we measure riffle density, a proxy for physical habitat complexity. We find that field surveys of riffle density explain 64% of the variation in spawning in these mainstem reaches, suggesting that within reaches of appropriate sized gravel, spawning density is related to riffle density. Because riffle density varies systematically with channel width, predicting riffle spacing is straightforward with LiDAR data.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basin‐scale spawning habitat predictions made using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3.
汶川8.0级地震环境剪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甘肃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汶川8.0级地震主震及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三分向记录均完整的8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3.0~8.0级),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关系式计算汶川地震序列的环境剪应力值,探讨其环境剪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剪应力和矩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3~5级地震对应的应力值多在3~6 MPa,5~6级多在6~9 MPa,6~7级多在9MPa以上,且环境剪应力对震源深度也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4.
采用前人反演得到的云南禄劝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和主震及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该主震震中为中心在全球CMT目录中查询到的部分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先将地震矩张量转化为震源机制解,运用精细网格搜索反演方法将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禄劝地震和其周边地区的应力场。对反演得出的两个应力场进行差异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禄劝地震震源处主压应力场为NNW—SSE向,主压应力与主张应力相当,周边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断层破裂面倾角大,以走滑正断层为主,主压应力占优势。但是由于云南地区主要由NNW—SSE和NW—SE方向的主压应力控制,并受本文所选的周边地区的经纬度及所处地区的控制,所以该区域在总体上受NW—SE方向的压应力控制,局部地区受NNW—SSE方向的压应力控制。该结果可以用来分析该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断层形成条件,对地球动力环境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5.
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方位分布;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级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NEE向的水平挤压与NN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活动,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为其发震构造;最后,计算了震群序列的视应力,结果显示,视应力和扣除震级影响后的差视应力随着震群序列的衰减逐渐恢复,因此,分析认为,随着无为震群序列的衰减,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46.
利用精河M_W6.3地震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精河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周围主要断层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以及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精河地震产生的地表隆升最大值约为6.6cm,沉降最大值约为1.8cm;水平位移方向呈现震中南北侧向震中汇聚、震中东西侧向外"流出"的特点。(2)精河地震产生的水平面应力场展布南北侧物质主要受到指向震中的拉张力作用,东西两侧物质主要受到因震中过剩物质东西向排出而导致的东西向挤压力作用。(3)震中西侧距震中约20km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中段和震中东北部距震中约50km的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西段的库仑应力加载均大于0.01MPa,即2处为地震危险区。(4)在震源深度为8~12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5.5%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即受到主震的的触发作用;在深度为4~8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7%受到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47.
宋金  蒋海昆  孟令媛  臧阳 《中国地震》2017,33(2):219-228
本文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对芦山震中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的影响,进而结合Dieterich(1994)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给出芦山附近区域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时其累积发震概率达18%,说明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本文还计算了汶川、芦山2次地震对其间"破裂空段"处产生的累积库仑应力扰动的影响,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给出了"破裂空段"处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变化。虽然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大邑地震、介质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背景地震发生概率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误差,但"破裂空段"在2次强震应力加载下累积发震概率是不断增大的,因此我们认为"破裂空段"处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48.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的东北边界,震中区域构造条件复杂,是巴颜喀喇块体北侧左旋走滑环境向东侧逆冲挤压环境过渡的位置,附近地区历史强震较多。九寨沟地震是一次主-余型地震,余震活动水平较弱,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ML≥4.0余震的“等待时间”存在异常,震后较长时间余震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序列h值、余震视应力等符合主-余型序列特征。序列b值为0.84,G-R关系推测序列最大余震的震级约为ML5.4(MS5.0),8月9日发生的MS4.8地震是目前该序列的最强余震。通过与1970年以来附近地区7级左右地震序列的对比认为,九寨沟地震与1976年松潘-平武2次7.2级地震序列在余震空间位置、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具备发育为震群型序列的条件。九寨沟地震主震视应力为0.36~0.38MPa,属于应力下调模型,序列余震的平均视应力水平接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中小地震的平均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949.
总悬浮物浓度(CTSM)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为了提高内陆Ⅱ类水体总悬浮物浓度估算的精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9年4月太湖水体实测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进而以不同数量的主成分作为变量,分别构建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估算模型并比较这些模型的效果,从而确定最优的主分量个数;结合近年运行的高光谱传感器,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前三个主成分(PC1PC2PC3)从不同侧面涵盖了悬浮物浓度信息,它们与ln(CTS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401和0.403;②当主成分个数为6时,模型达到最优;模型的精度高于4个传统经验模型;③在400~850 nm之间,波段数大于45的高光谱传感器数据都能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精度较高的总悬浮物浓度估算模型;此外,MERIS、HJ1-HSI、Hyperion和CHRIS这些常用的高光谱传感器的波段设置,都适合于主成分建模.  相似文献   
950.
The principle of coupled stress releas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principleofcoupledstresreleasemodelanditsapplicationJIELIU1)(刘杰)DAVIDVEREJONES2)LIMA1)(马丽)YAOLINSHI3)(石耀林)JIANCANGZH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