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33篇
  免费   6670篇
  国内免费   7542篇
测绘学   649篇
大气科学   3104篇
地球物理   11223篇
地质学   16873篇
海洋学   4471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935篇
自然地理   553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1132篇
  2021年   1250篇
  2020年   1382篇
  2019年   1600篇
  2018年   1300篇
  2017年   1261篇
  2016年   1285篇
  2015年   1403篇
  2014年   1839篇
  2013年   1817篇
  2012年   1917篇
  2011年   2004篇
  2010年   1551篇
  2009年   1961篇
  2008年   1866篇
  2007年   2091篇
  2006年   2113篇
  2005年   1825篇
  2004年   1803篇
  2003年   1583篇
  2002年   1405篇
  2001年   1136篇
  2000年   1160篇
  1999年   1040篇
  1998年   886篇
  1997年   837篇
  1996年   781篇
  1995年   666篇
  1994年   586篇
  1993年   494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模拟振动台初始状态调节和控制参数的匹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正在研制的三向六自由度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策略和有电反馈三级伺服阀的电液伺服系统初始状态的调节方法,控制参数的匹配原理及其在地震模拟台性能高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3.
成都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都平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前缘的第四纪压陷盆地,东西两侧分别被龙泉山和龙门山所限。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的第四纪断陷作用从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和浦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所夹的北东向断块的为民陷开始,然后向东西两侧扩展。不同断裂在不同时代的逆冲运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94.
PreliminaryresultsonkinematicmodeloftectonicblocksderivedfromhighprecisionGPSobservationsinSouthwestChinaLIRENHUANG1)(黄立人)...  相似文献   
995.
SeismicmomenttensorrepresentationsandradiationpaternsinunboundedmediawithelipsoidalcavitiesdrivenbylowfrequencypressurePI...  相似文献   
996.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997.
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和南海季风爆发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1980 ̄1986年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格点资料和1980 ̄1992年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到的黑体辐射(TBB)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和亚洲夏季风建立格局及其可能机制。发现亚洲夏季风建立征兆最早出现在中南半岛-南海地区,随后自该地区分别向西、向东扩展;中南半岛地区是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的天然分界线,其两侧夏季风的建立特征和形成机制迥然不同。亚洲夏季风自东向西逐渐建立的格  相似文献   
998.
集合预报及其在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概念,集合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中的意义与作用,现有的主要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集合预报在美国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的业务运行。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动力延伸预报和集合预报方面的试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99.
李延香  徐传玉  滕俏斌 《气象》1997,23(11):22-26
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综合预报技术是以HLAF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为基础,以物理量诊断为主要依据,综合使用上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等众多信息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制作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预报的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对华北暴雨有较好的判断和预报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基本上模拟预报员的预报思维和业务流程制作暴雨预报1,系统分段执行,透明度大,便于改进,也有利于预报员了解暴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paper we document the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low level-winds such as sea level wind and 850 hPa wi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based on COADS(1958-1987) and ECMWF objective analysis data(1973-1986).Further statistical analyses tell us that there is a fixed SCS basin mode for variations both of SST and low-level winds in the region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due to air-sea interactions.A simplified,coupled model that is designed following the McCreary and Anderson's(1985) model and includes the feedback between the upper ocea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demonstrates an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in the coupled air-sea system,which is similar to the observations in the 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