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406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通过函数形式Bt·exp(-At)来拟合单台初至P波前2s时间窗内数据的包络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和B,并提出三种绘制波形包络线的方法。应用实际地震记录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种绘制包络线的最优方法,改进利用波形包络求取震级的方法。利用山东数字化地震台网小于100km的垂直向记录,经过处理和统计,得到震级与包络参数B、P波前2s最大速度值之间的统计关系,内检结果表明与实际震级的偏差较小,为0.36;lgB和震中距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与震级大小无关。因此,可以由P波触发后2s时间窗内最大振幅和参数B通过经验公式来快速估算地震震级,有效增加预警时间,大大缩小预警盲区。  相似文献   
992.
用于地震预警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朝勇  杨建思  薛兵  陈阳  李江  朱小毅  徐志强  郑钰 《地震》2015,35(1):140-148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研究,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实效。 但是, 这些地震预警系统中都是以秒为单位组织数据包进行传输的, 使得在使用P波前三秒数据进行τc-Pd计算时, 会出现一定的延迟, 尤其是当P波开始位置处于数据包的前半部分时, 延迟会超过0.5 s以上。 另外, 由于现有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在同一时刻只能输出一种采样率, 采集到的数据无法在同一时刻用于多种研究目的。 针对这两种情况,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地震预警的低延迟数据采集系统, 以100 ms的延迟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 有效提升了预警时间, 最多可增加0.8 s。 同时, 在系统中增加了同步多采样率输出, 使得采集到的数据在同一时刻既可用于全球地震学研究(1 Hz), 又可用于常规地震台站观测(50/100/200 Hz), 提高地震计产出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高速铁路与国家地震台网信息接入和资源共享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组网模式和时延的分析及测试,在遵循目前地震系统信息传输模式的前提下,对于实时波形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国家中心型或者省局中心型的方式进行共享,用于高铁系统台站的补充,在地震预警发布阶段使用;对于地震速报信息,可以采取国家中心型的方式进行共享,用于地震信息的确认,在地震预警解除阶段使用。为了减小实时数据传输的时延以适应预警需求,应对数据采集器进行升级,并更新相应的流服务器的仪器适配器。  相似文献   
994.
为验证贝叶斯模式平均(BMA)在东江流域的适用性,基于TIGGE多模式集合预报资料对东江流域不同预报时段(1、3、5及10日)以及不同地域(上、中及下游)应用BMA,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BMA的预报能力在时空上都较为稳定,预报效果较好;2)在各预报时段中BMA极大提高了预报的精度,其中预报时段越短,误差减少的幅度越大;3)当95%分位数已超过警戒的雨量时,应做好相关的预警和预防工作,但BMA也会出现误报和虚报的情况,需要进行权衡和风险的评估,同时这也是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地方;4)结合其他国内外的研究来看,BMA对天气要素预报的订正作用可能具有普适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警)产品发布需要,提出面向服务的预报(警)产品发布流程,设计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体系结构和预警产品时空数据库。结合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ArcGIS技术体系,实现产品规范化、服务发布、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通过典型应用案例的构建和实际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建设方案能有效地提高产品发布精度、发布时效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996.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诱发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地球物理探测、GPS位移监测、斜坡地震动测试及大型物理模拟等技术,调查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并开展了震后重建区高位滑坡泥石流防治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为强震山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Fujian Seismic Network earthquake catalog records, the Tnow method and the Four Stations Continuous Location method (hereinafter called FSCL) put forward by Jin Xing are inspected by using P-wave arrival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four stations of each seismic event. Results show that for earthquakes within the network, both methods can obtain similar location results and location deviations are small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events. For earthquakes outside the network, the location deviation may be amplified as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increases, owing to the seismic station distribution which spread toward the side of the epicenter and the small opening angle between seismic stations used for locating and epicenter. For the FSCL method, the impacts of the wave velocity on the location results may be significant for earthquakes outside the network. Thus, selecting a velocity model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the wave velocity will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location results of earthquakes. The FSCL method can locate more seismic events than the Tnow method. It concludes that the Tnow method makes use of mistake information from some non-triggering stations in earthquake catalog, and some P-wave arrivals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earthquake catalog due to discontinuous records or unclear records of the seismic phase, which induces incorrect location.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网络的雅安市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各子系统在芦山地震中运行正常,保证了地震应急对技术工作的要求,介绍了各子系统的构成和在芦山地震中的运用及地震后对系统的扩展和升级,分析讨论了各子系统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大型地下厂房洞室开挖后围岩力学参数发生劣化的事实,以及大型地下厂房允许变形无相关规范参考的缺陷,在分析地下厂房围岩失稳机制基础之上,基于强度折减法思想,提出大型地下厂房围岩劣化折减计算方法,建立围岩变形的动态预警路线体系。该体系应用屈服接近度指标确定围岩的劣化区域,折减劣化区域内的变形模量、凝聚力及抗拉强度值,在折减计算过程中依据围岩的变形、劣化区体积、释放能量三者之一发生突变作为围岩失稳判据,获得围岩失稳的变形预警值,并与现场变形监测值对比分析,从而实现围岩稳定状况的快速判别。地下厂房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洞室稳定性判断提供定量依据,较好地满足了地下工程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球气候转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研究这些变化对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展开长期的预警观测研究,本文引入模糊数学理论,从影响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的因素中选择冻土年平均地温、冻土类型(冻土含冰量)、人为上限的变化、路基排水状况、特殊措施调控效果等关键因子,建立其语言变量及模糊隶属度函数,并综合历年来病害调查研究成果,总结病害的形成机理和专家经验,形成37条由语言变量描述的路基病害影响因子与病害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逻辑规则。运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建立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