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2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1485篇
地球物理   961篇
地质学   1432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125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71.
1960~2011年中国日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1 年的日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分析中国区域降水集中程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CI 指数可有效描述我国日降水集中程度;我国CI 指数介于0.575 与0.750 之间,平均为0.652,总体呈现出东部大、西部小,夏季大、冬季小的特征;44.17%站点的CI 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55.83%的站点表现出减少趋势,其中10.36%站点的变化趋势通过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CI 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显著减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3~5 年是各子区域CI 指数变化的主要周期,与对应区域降水量的变化周期较一致;1970 年左右和2000 年左右是显著周期性变化出现较集中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三工河流域的实例研究,探讨了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荒漠植被指数的空问变化规律。采用植被信号/土壤噪音对15个植物样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指数的梯度变化及适宜性。结果表明:扇缘溢出带植被指数值最高,其次是山前丘陵带和固定沙丘,较真实地反映出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的梯度变化规律;扇缘溢出带的EVI值要比NDVI值离散程度小,趋势平稳,在扇缘溢出带用EVI能更好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山前丘陵带的NDVI值要比EVI值均匀,山前丘陵区用NDVI这一植被指数较好,扇缘溢出带和固定沙丘区用EVI要比用NDVI好。  相似文献   
973.
河口和沿岸海域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已经从以营养盐为基础的第1代评价体系发展到当前的以富营养化症状为基础的第2代多参数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重点介绍了2种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应用的河口和沿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OSPAR-COMPP)和河口营养状况评价法(ASSETS),比较和评价了这2种方法的特点、异同和优缺点,并建议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河口和沿岸海域特点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监测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74.
提出了一种判别两类地物分类效果的依据——显著性度量,并采用植被指数的形式,给出了应用高光谱图像进行水陆识别的方法。以滩涂为例进行水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显著性度量遴选得到的最佳植被指数类型及其最佳波段组合,适合于解决以高光谱图像为数据源的水陆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75.
北京地区Pi2脉动和地磁AE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北京地区1998年1月1日至3月26日和4月24日至6月13日共136天记录的Pi2脉动事件特性,并与同时期亚暴AE指数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在北京地区越靠近日侧,观测到的Pi2脉动事件越少,幅度也越小.并不是每次亚暴都能激发空腔振荡模,亚暴强度的增加也并不代表空腔振荡模产生概率的增加.随着亚暴AE指数的增大,Pi2脉动的平均幅度基本上也在增大.但也有例外,可能是由于北京观测地点距离亚暴电流楔位置较远造成的.北京地区的Pi2脉动可以发生于亚暴的整个过程中,从AE指数开始增长期间(亚暴增长相),一直到亚暴AE指数恢复正常(亚暴膨胀相后期).某些亚暴没有对应着Pi2脉动事件,其AE指数从小于200nT一直到800nT以上.从观测数据来看,北京地区虽然纬度分区在低纬区域,但其Pi2脉动的特性与中纬Pi2特性更为靠近.所以不宜用北京地区Pi2来预报亚暴,以避免误报和漏报.  相似文献   
976.
长江流域汛期降水集中程度和洪涝关系研究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因此可以比较理想地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并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度与东亚副热带季风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7.
西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业务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被指数(NDVI)和叶面积指数(LAI)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我们首先利用最大值(MVC)合成方法使用先进遥感数据如MODIS、AVHRR3等得到旬合成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最新的经验方法针对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反演得到叶面积指数,重点研究了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的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被状态及其变化情况.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植被年季状态,用于监测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活动及其变化.植被指数作为一个基础参数能够用于计算反演更高级别的陆地生态系统状态参数.叶面积指数直接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变化和陆面过程的能量平衡状态.在沙尘暴预测研究中使用的起沙过程模型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关键输入变量,另外,绝大多数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碳、水循环时也都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变量.我们总结了最新的叶面积指数经验反演方法,针对6钟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应用不同经验模型计算得到了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78.
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频率气候影响指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春 《干旱气象》2004,22(1):13-16
从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动力机制、热力条件及物质基础入手,定性地分析了月平均风速、湿润度指数、月地面温差及下垫面沙化程度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鉴最新研究进展,建立适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频率气候影响指数模型,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结构震害指数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构震害指数是评价某个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地震作用后的破坏状态的无量纲指数,是人们在地震后对受损建筑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国际上较常用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震害指数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0.
基于震情会商实时异常分类记录的综合异常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琼  曲延军  王海涛 《地震研究》2004,27(3):219-224
为进行异常特征或异常判据的定量分析,在多种预测手段(方法)的异常隶属度转换的基础上生成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再通过将多种预测手段(方法)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逐时段累加取均值,得到综合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实现前兆信息的定量化。研究中根据新疆台站分布、历史地震及地震构造背景等,选定7个研究区进行应用研究。各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分析表明,台站相对密集的北天山3个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在中等地震前出现较明显的短期异常,而台站相对稀疏的南天山地区几个研究区除柯坪块体的阿克苏-乌什-阿合奇地区的综合异常指数在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外,其它地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稳定性及异常对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