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872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21世纪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减灾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论述了21世纪中国地质灾害减灾面临的形势是既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多方面困难而面临严重挑战。提出21世纪地质灾害减灾战略: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维护体系;2.优先安排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3.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4.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利用相结合;5.加强我国地质环境监测与网站建设;6.针对地质灾害区域分布规律,采取分区减灾对策;7.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2.
Estimation of Site Effects in Beijing Cit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 For the realistic modeling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lateral heterogeneous anelastic media, the database of 3-D geophysical structures for Beijing City has been built up to model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the City, caused by the 1976 Tangshan and the 1998 Zhangbei earthquakes. The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modal summation and the finite-difference algorithms, is us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modeling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for both the Tangshan and the Zhangbei earthquakes, shows that the thick Quaternary sedimentary cover amplifies the peak values and increases the duration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City. Therefore the thickness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Beijing City is the key factor controling the local ground effects. Four zones are defined on the base of the different thickness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The response spectra for each zone are computed, indicating that peak spectral values as high as 0.1 g are compatible with past seismicity and can be well exceeded if an event similar to the 1697 Sanhe-Pinggu occurs.  相似文献   
63.
Array measurements of microtremors at 16 sites in the city of Thessaloniki 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the Vs velocity of soil formations for site effect analysis.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0.8–1.5 to 6–7 Hz. A Rayleigh wave inversion technique (stochastic method) was subsequently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Vs profiles at all the examined sites. The determination of Vs profiles reached a depth of 320 m. Comparisons with Vs values from cross-hole tests at the same sites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PAC method. The accuracy of the Vs profiles, the ability to reach large penetration depths in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s and its low cos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ake Mictrotremor Exploration Method very attractive and useful for microzonation and site effects studies. An example of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ite characterization in Thessaloniki is presented herein.  相似文献   
64.
IntroductionItisdefinitelystipulatedin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ProtectingagainstandMitigatingEarthquakeDisastersthattheseismicsafetyevaluationmustbemadeformajorprojects(includinglifelineprojects)and,accordingtotheresultsobtained,the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sshouldb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seismicsafetyevaluationhasbeenrecog-nizedgradually,butthetopicontheeffectofsafetyevaluationhasnotbeenreferredmuch.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mostpeopleapprovethesocialeffectofsafetyevaluatio…  相似文献   
65.
结合乌江洪家渡1#塌滑体加固设计工程,探讨了滑动面已知的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方法。首先,模拟了塌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滑动方向,并使用其应力成果计算了塌滑体的三维安全系数;其次,建议了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加固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塌滑体的滑动方向与局部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主滑方向变化较大,自后缘的NE15°方向逐步过渡到中部的NS向,最终过渡到前缘的NE30°方向,以致很难作出能表征主滑方向的地质剖面。基于应力计算成果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不能充分考虑滑坡体的抗滑潜能,也不能充分反映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安全系数偏大。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具有有限元等方法的优点,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可以合理地评价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地震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通过滑坡实例计算,得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存在负指数关系;坡体对地震动放大倍数与坡体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通过对Ne wmark法中不同地震动时程作用位置的计算对比,发现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得到的结果虽有些偏于安全,但基本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7.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位于不同经度位置时,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情况,从动力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热力滑轮”作用引起:高原东南面热带陆地上空的偏南气流加强,降水增加,凝结潜热加强;高原西南面热带陆地上空出现偏北气流,降水减弱,陆面的感热加热加强。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有锚定的作用,在热带海陆分布的背景下,使亚洲夏季风首先在高原东南面的海洋东岸—陆地西岸爆发,并使亚洲季风降水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68.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tkinson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9次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计算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和非弹性衰减系数c(f)。在所研究的频率范围内,前者和频率.厂有很好的线形关系:Q(f)=116.8f^1.000后者与频率.厂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Moya方法反演了7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和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频率域内7个基岩台站的场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放大作用,其次震源参数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还详细介绍了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6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0.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法考察了水位上升及下降的快慢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水位缓慢变化即坡体内外水位线等高的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水位坡高比的增大先略减小后急剧增大,且在水位坡高比为0.3处取得最小值,在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时取得最大值。当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后,水位高于坡顶的多少对边坡安全系数没有影响;在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工程实际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这样才能使边坡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