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李辉 《江苏地质》2007,31(2):108-114
通过对黄铁矿在阳山高岭土矿床阳东矿区的分布、产状及与其共生矿物的生成关系分析,并根据矿物成因学原理,对阳东矿区中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晶胞参数、晶体形态等矿物的标型特征的研究,得出该矿区黄铁矿属中低温热液成因,可分为5个世代,热液活动是多期次的,至少5期;黄铁矿的形成为高岭土形成提供酸性介质的条件;高岭土中的黄铁矿不含砷。  相似文献   
122.
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苏州河沿岸代表性排水系统雨季溢流水量水质监测以及调蓄池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与数学模型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了苏州河水系水量水质模型和排水系统概化管网水力模型,系统研究了在8种1~12h设计降雨条件下,苏州河沿岸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的影响变化及其对苏州河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高立  陈火根  杨露梅 《江苏地质》2019,43(2):334-340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城市规划区为典型区域,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苏州实际地质条件,开展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限制性评价,将评价成果作为空间管制依据,服务于国土规划及“三线”划定,引导地质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为探索矿地融合的机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4.
城市教育是社会公众基本的保障性资源,其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对于公众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等重要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在研究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本文以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125.
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镇土地演化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红扬 《地理科学》1999,19(2):128-134
对城镇土地演化研究作了初步理论探讨,并对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镇土地演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揭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该地区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土地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6.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玉麒  董平 《地理学报》2005,60(4):587-596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该地区虽然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并有太湖等大小湖泊存在,但并不影响中心地结构在该区域的形成,其形成机理是地形平坦、水系呈规则的圩田塘埔系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该中心地结构的中心城市是苏州,而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几何中心;另一方面,不同等级中心地的间距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性。据此,根据太湖流域中心地的形成过程,可以给出以下的中心地结构的形成路径:区域几何中心决定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区位;区域面积决定一级中心地与二级中心地之间及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高等级中心地之间的间距决定以后,余下的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即可同时决定。由此,太湖流域中心地结构的形成体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地形成过程与类型。这一形成过程具有一般性,即对任何一个中心地而言,都有一个自低等级中心地向高等级中心地的转化、升级过程,但对整个区域而言,却是高等级中心地首先形成,然后才是以此为中心各级不同等级中心地的相继形成,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其研究结论丰富与完善了中心地学说。  相似文献   
127.
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运用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5—2004年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从时空角度探讨4类亲景度市场和4种市场竞争态的相关性,据此确定苏州国际旅游宜发展的4类市场: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开拓苏州国际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袁晓军  王传礼 《江苏地质》2000,24(4):232-235
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物质组分及其赋存状态、矿石的可选性、开采条件、开采方案、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发前景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苏州超大型钽铌矿的开发可能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概要的论述。认为,该矿的潜在价值极大,对基开发必须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9.
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徐宿地区的辉绿岩床是震旦纪早期和震旦纪晚期两次侵入的 产物。岩床多呈板状或楔状,为超浅成—浅成侵入体,其化学成分以高SiO2、CaO和低Al 2O3、MgO及(K2O+Na2O)为特征,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 稀土富集型,但稀土元素分馏并不强烈。Rb、K、La等不相容元素富集,而Nb、Sr亏损明显 。δ18O值在6.63‰~9.93‰之间,多数>8‰。研究表明,该区基性岩浆来源于过 渡型地幔,主要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在岩浆上侵过程中遭到陆壳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  相似文献   
130.
本文简要论述了探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政策成因,提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择定原则,并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动力的结构性变化,指出苏州应采取分而亲集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期对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市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