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antalite,occurring as intergranular tabular crystals,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uzhou granite.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rich in W and Ti,with a Ta/(Ta Nb) ratio ranging from 0.5 to 0.73 and a Mn(Mn Fe) ratio between 0.20 and 0.40.It is structurally distinct from isomorphic tapiolite by a remarked Ag Raman peak at 880cm^-1.The associated zircon is striking by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Hf,with the HfO2 content amounting up to 35%-40%,The discovery of tantalite suggests that the Suzhou granit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 S-type granite instead of A-type as consider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82.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3.
以大都市圈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基础,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探讨了在经济全球不化和市场一体化前景下,大都市上海周边的大城市苏州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特色定位以及实现定位的途径,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诸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高岭石热转变产物~(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 ,研究了苏州高岭石 5 60~ 160 0℃热转变产物 ,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①高岭石 偏高岭石 莫来石的转变系列的确存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其转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脱羟阶段 ( 4 0 0~ 60 0℃ ) ,偏高岭石阶段 ( 60 0~ 80 0℃ ) ,相分离阶段 ( 80 0~ 110 0℃ ) ,莫来石阶段( 110 0~ 160 0℃ )。②莫来石形成过程没有出现Al2 O3的大量分凝 ,但存在SiO2 的分凝。③偏高岭石 莫来石转变过程的中间相为Al Si尖晶石和准莫来石。④引起 10 0 0℃放热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准莫来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5.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苏锡常平原自1989年以来,已有18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横林、长泾、无锡西郊等6处先后进行了地裂缝勘查工作。本文在苏锡常地区已有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和地裂缝灾害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岩面起伏、地面沉降、土层结构等因素对地裂缝的复合作用及影响方式,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的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主要是地面不均匀沉降的结果,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为地裂缝孕育了内因条件,超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的直接原因,30m以浅的土层条件则影响了地裂缝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86.
历史街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但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成为阻碍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症结。构建了影响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支持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以苏州平江路为例实证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支持度影响因素,并提出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创新型模式。结果显示: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和景观及空间意象是影响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键因素,业态分布及类型、街道布局及功能和历史信息传达是重要因素;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对支持度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消费需求;3构建了以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城市文化为基础,以满足游客体验和休闲需求为驱动力,以"创意化"、"人性化"、"精致化"和"生活化"为开发手段,形成凸显城市文化并体现现代休闲体验需求的集"文化化"、"体验化"、"休闲化"、"创意化"、"人性化"、"精致化"、"生活化"和"特色化"于一体的历史街区"八化"旅游发展创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87.
商务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发展趋势,我国也将商务旅游列为专项旅游重点发展。商务旅游城市是推动商务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快商务旅游城市建设与发展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热点。从商务旅游城市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选取人口、经济、商务旅游、环境以及科技等影响商务旅游城市发展因子,构建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系统动力模型,并对苏州工业园区2006-2020年商务旅游城市动态发展趋势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商务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系统紧密联系,各子系统在仿真期间保持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不同子系统增长幅度有所差异;各子系统内部因子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幅度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8.
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测定了苏州河网区河道底泥十个剖面样点60个样品中Cu、Pb、Zn、Cr、Al、Fe、K、Mn、有机质、TP、TN、粒度、pH及含水量,采用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Cu和Zn处于中或中-强度污染,Pb处于无-中污染,没有Cr污染;垂直分布特征显示:Cu和Zn污染逐年变化较为一致,Pb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污染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机质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Mn、Cr、Cu、Zn、Pb五种重金属相关性显著;通过与国内外河流、水库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较,苏州河网区河道重金属的累积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上海苏州河鱼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河是一条流经上海市区的过境河流.本研究试图以鱼类群落状况来评估该河的环境质量.将2001年采集到的鱼类标本与20世纪60年代上海科技馆(旧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标本进行对比.1960年代,鱼类物种数有62种,2001年为44种,前后减少18种;其中鲤科鱼类中营底柄生活、食无脊椎动物的鮈亚科鱼类变化明显,减少6种.鱼类的食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食鱼性鱼类的物种比例由1960年代的27.4%下降到2001年的22.7%;食无脊椎动物鱼类的比例由1960年代的24.2%下降到2001年的11.4%,而杂食性鱼类的物种比例则由1960年代的25.8%上升到2001年的38.6%.杂食性鱼类在个体数也占据优势.沿程分布显示上游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下游.以上结果表明苏州河的鱼类群落变得简单.食物网复杂度降低,生物完整性下降,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作为水生生物柄息地主要构成的底质状况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0.
孙甜甜  田永静  赵炜  孙康  姜涛 《湖泊科学》2020,32(6):1620-163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用地类型上产生的降雨径流中重金属含量高且差异较大,而目前仍缺乏对降雨径流所携带的重金属风险评价的研究.以苏州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商业区、居住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教区,监测降雨径流中铜(Cu)、锌(Zn)和铅(Pb)3种常见重金属浓度,通过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曲线获取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基于重金属的生态有效性,应用风险商(RQ)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6场有效降雨事件的事件平均浓度(EMC)统计结果的平均值为分析依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苏州城区径流中的Zn、Cu浓度满足Ⅱ类水质标准,Pb浓度则劣于Ⅴ类水质标准;主要受地面交通活动和屋面材料的影响;在不同用地类型内Cu、Pb和Zn浓度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商业区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余3种用地类型均不同程度受到不同重金属的污染,对应的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在不同用地类型内也显示相同规律;不同的重金属产生不同的环境行为,导致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差异较大,降雨径流中的重金属浓度在水环境中产生的有效生态风险程度为Pb > Cu > Zn.研究认为Cu、Zn和Pb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均达到高风险程度,而我国目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未充分考虑生态影响,低估了部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