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近场记录研究唐山地震的震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唐山地震近场记录的波形拟合,研究了震源短周期运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推断了主要破裂事件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高频地震波中的主要部分来自几个局部区域的破裂过程.它们的错距分布相当集中,上升时间为1.1-1.5s.由5次破裂事件组成的震源模型中引人随机扰动量,较好地描绘了地面运动的高频状态.  相似文献   
72.
唐山地震的地学研究文献目录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地球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学术论文目录,并对此参考文献集进行了分类和简单分析,进而展示唐山大地震发生30年来相关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也谨以此文纪念这一历史性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73.
用华北地区多时相、多波段陆地卫星图像,研究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电磁波辐射反映的构造活动信息的类型、时间、空间特征,探讨构造活动信息的属性,形成机理及意义。  相似文献   
74.
采用水位滑动变差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滑动变差方法是突出地下水位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的良好方法。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动态图像正负区和异常特征区的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负值区的演化具有“收缩—扩展—急速扩展—发震”的特征;异常特征区的演化显示“迁移—扩展—稳定—发震—消失”的特征;滑动变差显示”增大—减小—发震—急速减小”的变化过程。据此给出了地震中短期预报新标志。  相似文献   
75.
唐山地震的重力异常及其震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孙柏成 《地震》1998,18(3):293-298
将唐山地区 1 981~ 1 997年流动重力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震后二十余年 ,唐山地区未出现过震前量级的重力异常 ,且在震后 1 0年里重力值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 ,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变化是确实存在的 ,1 995年 1 0月古冶 ML5.4地震前亦出现了形态相似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76.
唐山地震发震构造的浅层地震探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研究了唐山地震区1年前出现在卫星图像上的异常现象与发震构造的关系,探讨地震中长期预测的途径。结果表明:唐山地震断层是一条倾向NW的右旋走滑第四纪同生断裂,它错断了全新统,晚更新统,中更新统,和早更新统地层。  相似文献   
77.
优化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同时测定铑铱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艳  吴敬 《岩矿测试》1998,17(3):161-166
采用局部加权、随机矩阵法等步骤,使建立的校准模型能充分反映未知样品的数字结构特征,达到优化的目的,从而改善偏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实际未知样品数据时的解析能力,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用该优化偏最小二乘法对模拟地质样品中痕量贵金属Rh、Ir、Pd进行多组分光度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分别测定9.5μg/L、35.0μg/L、66.0μg/L含量的Rh、Ir和Pd7次,其标准偏差Rh为0.2;Ir为1.1;Pd为2.0。  相似文献   
78.
利用1986-1993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的2516个地震的21927个S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得出:(1)公元1000年以来研究区强震震中在下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低速块体内或低速块体与高速块体相交地带偏低速块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震源下方的物质,波速比Vp/Vs呈现高值,推测呈部分熔融状态,有热物质流从莫霍界面的下方沿通向震源下方的断裂入侵的迹象。(3)黄骅坳陷中心区的上地壳呈现低Vp/Vs值,推测那里为水-汽转变的地热系,这与在该地区所测量的高热流值一致。冀中坳陷区的高Vp/Vs值反映出其地下物质可能呈部分熔融状态。  相似文献   
79.
唐山7.8级地震震后异常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唐同山7.8级地震各前兆学科共189个测项的震后变化进行了归类统计与分析,讨论了震后变化的5种类型数量上的差异特征与后续地震的关系,分析了震后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后续地震区及其地震活动异常的对应关系,认为利用前兆学科的震后变化的某些综合特征配合测震学进行了震后趋势判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调查与中国唐山大地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1995年1月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特征,并与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的地面运动特征进行了对比,讨论了日本地震后次生灾害——火灾的残酷性,并分析了该次地震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