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4篇
  免费   1113篇
  国内免费   1630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796篇
地质学   4586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2148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119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辽宁铁岭市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为活动的加剧造成铁岭地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本文采用遥感和GIS技术,以部颁标准SL190-96对铁岭地区1991年和2001年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1986年和1996年的土壤侵蚀调查数据,分析了铁岭地区近15年来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铁岭地区在此期间土壤侵蚀面积缓慢增长,其中强度侵蚀面积在1986~1996年间持续增长,2001年明显下降;中度侵蚀面积在1986~1996年间持续下降,2001年则明显增强;空间分析显示明显恶化的区域有西丰、开原和清河区,具明显改善的为铁岭县,而昌图和调兵山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今后该区水保的重点应放在强度侵蚀的治理,以及土壤侵蚀等级增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3.
底摩擦重力试验在倾倒变形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摩擦重力试验(底摩擦试验)是利用相似理论分析原理,将研究原形按几何比例和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制作相似模型及确定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按照相似边界条件进行加载试验,再现曾经发生过或今后将会出现的物理力学现象,进而了解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澜沧江某水电站坝肩主要为典型的倾倒变形岩体,为探讨倾倒变形岩体在天然重力场条件的变形破裂发展趋势。试验采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岩体底摩擦模型试验技术模拟分析岩体倾倒变形进一步发展演变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34.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其构造位置处于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关于南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致使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沿东南方向蠕动,从而导致南海的海底扩张.从特提斯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特提斯的闭合过程来看,南海并不是特提斯洋的残留海,而是新特提斯在闭合过程中配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地幔物质东南方向蠕动的动力学机制下,在南海重新活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5.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盆地加里东期和海西两期构造运动为背景,结合现有的岩心、露头、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对巴楚组可识别出早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的渴湖沉积和盐湖沉积,以及晚期的咸化溻湖沉积。本文分别从横向上和纵向上对塔河地区巴楚组沉积演化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巴楚组构造运动与沉积响应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的下石炭统巴楚组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6.
江西长江河道演变及其对水患灾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长江河道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基本查清了近代江西长江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自清代以来未发生重大的变迁事件,但其也处于不断演变中,其演变主要表现在河道的冲淤作用,即岸线的冲刷侧蚀后退和边滩的淤胀,江心洲、心滩、浅滩的增生淤胀、消亡和移动,河道的淤塞等。为研究洪涝灾害成生背景、致灾作用,以及防灾治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The pre-Alpine structural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German Basin have been revealed on the basis of a very dense reflection seismic profile grid. The study area is situated in the coastal Mecklenburg Bay (Germany), part of the southwestern Baltic Sea. From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orth German Basin to the northern basin margin in the Grimmen High area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maps show the evolution from the base Zechstein to the Lower Jurassic. We present a map of basement faults affecting the pre-Zechstein. The pre-Alpin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has been determined from digital mapping of post-Permian key horizons traced on the processed seismic time sections.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 German Basin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distinct periods in the Rerik study area. During Late Permian and Early Triassic evaporites and clastics were deposited. Salt movement was initiated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the Middle Triassic Muschelkalk. Salt pillows, which were previously unmapped in the study area,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reation of smaller subsidence centers and angular unconformities in the Late Triassic Keuper, especiall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ault-bounded Grimmen High. In this area, partly Lower Jurassic sediments overlie the Keuper unconformably. The change from extension to compression in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remobilized the salt, leading to a major unconformity marked at the base of the Lat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38.
The planet Mars lacks, today, a planetary, dynamic magnetic field, but strong, intense, localized magnetic fields of lithospheric origin,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terrestrial lithospheric field, are present. This lithospheric magnetic field is the result of magnetization processes in the presence of a magnetic dynamo and of demagnetization processes after the dynamo shutdown, such as impact or volcanoes. This crude scenario can be more accurately specified by interpreting global and local models of the current magnetic field of Mars. Some specific areas a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intensely magnetized Terra Sirenum, as well as the magnetic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Apollinaris Patera. Magnetic minerals could be of primary and/or secondary origin; this latter would imply an early hydration of a basaltic crust. A scenario, in which Mars experienced a major polar wander due to the Tharsis bulge, prior to the cessation of its dynamo, i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9.
多源地学数据包括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介绍了利用多源地学数据进行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的方法。遥感数据在确定区域构造边界及活动断层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遥感影像在解译线形构造即断层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根据不同构造单元的影像差异,区分不同的地质体、线性构造及活动断层,同时用遥感数据叠加三维地形数据分析线性构造可以更加直观地解译线性构造。地球化学数据在确定大的构造边界方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以根据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大的构造边界。地球物理数据提供的是地质体及构造边界在深部的延伸情况,可以为研究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0.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