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3篇
  免费   3505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测绘学   403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11752篇
地质学   3158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1080篇
自然地理   9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751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627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49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EOFs) or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significant modes of shoreline variability from several data sets collected at three very different locations. Although EOFs have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tool in the analysis of nearshore data, most app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to describe cross-shore or profile variability. Here however, EOFs were used to help identify the dominant modes of longshore shoreline variability at Duck, North Carolina, the Gold Coast, Australia, and at several locations within the Columbia River Littoral Cell in the U.S. Pacific Northwest. In part one of thi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of shoreline variability identified by the EOF analysi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t each site, the dominant modes consisting of the first four eigenfunctions were found to describe nearly 95% of the total shoreline variability. At both Duck and the Gold Coast, several interesting longshore periodic features suggestive of sand waves were identified, while boundary effects related to natural headlands and navigational structures/entrances dominated the Pacific Northwest data sets.  相似文献   
92.
冬季东中国海环流中的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精度的POM模式 ,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通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模拟了冬季东中国海环流结构。模拟结果显示 :在黄海东部很可能存在两个涡 ,中心分别在124°37′E ,37°N ,124°E ,35°30′N ;东海北部存在一个大型的气旋式涡旋 ,其中心位置在125.1°E ,30.5°N附近 ,该涡旋是由东北向的台湾暖流、西北向的黄海暖流及南下的沿岸流组成的封闭结构 ;日本九州以西黑潮入侵分支形成一涡旋 ,黑潮分支是形成此涡旋的直接动力因素 ,另外地形和冬季盛行的偏北风也对该涡旋的形成有一定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3.
REEdistributioninwater-sedimentinterfacesystematdeepoceanfloor¥ZhangLijie;LiuJihuaandYaoDe(ReceivedFebruary1,1994;acceptedMay...  相似文献   
94.
张林  薛振和 《海洋预报》1996,13(1):34-40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别计算了南极4个区海冰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变化周期,并对前3年的南极海冰强弱和当年的台风发生频率数进行了逐月时间序列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5.
许朋柱  毛锐 《海洋与湖沼》1993,24(1):109-113
为了能够精确地拟合天然水域不规则的水陆边界,并能保持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在矩形网格中进行,本文利用Thompson的数值网格生成技术,在长江口南支七丫口至横沙河段设计了一个椭圆型边界拟合坐标系,并在这个坐标系下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此数学模型,实现了计算区域内现状潮流的一个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6.
通过模拟实验制备了硅酸盐类不溶性固体,从X射线衍射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两方面看,制得的硅酸盐类与河口新生相成分,结构相似,表明铁水解成的β-FeOOH胶体吸附Si,Al,Mg,K等元素,经结构重组可形成硅酸盐矿物,这可能是河口体系新生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7.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黄海测区空气微生物作了一次测定 ,结果表明空气中海洋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52 .4 %和 4 7.6 %。陆源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 .0 %和 6 0 .0 %。陆源性微生物出现机率大于海洋性的。空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测区平均的海洋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592 .6 ,32 9.1 ,92 1 .7CFU·m-3 及 35.4。平均的陆源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6 89.1、377.9、1 0 6 7.0CFU·m-3 及 35.7。文章分析了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状态。指出测区空气微生物状态反映了海 -气、海 -陆、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
Risk Assessment for Tuzla Naval Base Breakwate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IntroductionTurkeywasstruckbytwomajorearthquakeeventsonAugust 1 7thandNovember 1 2th ,1 999,namedIzmit (Mw=7.4 )andD櫣zce (Mw=7.2 )earthquakes,respectively .ThestationsoperatedbytheGeneralDirectorateofDisasterAffairs,theKandilliObservatoryandEarthquakeResearchInstituteofIstanbulTechnicalUniversitymeasuredatleast 2 7stronggroundmotionsfortheIzmitearthquakewithin 2 0 0kmofthefault.AsignificantsegmentofthefaultrupturedintheareabetweenthewestofGolcukandtheeastofLakeSapanca .Inthesou…  相似文献   
100.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