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1篇
  免费   5315篇
  国内免费   7037篇
测绘学   4549篇
大气科学   5096篇
地球物理   7025篇
地质学   11897篇
海洋学   4771篇
天文学   308篇
综合类   2212篇
自然地理   407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922篇
  2021年   1074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475篇
  2018年   1273篇
  2017年   1454篇
  2016年   1468篇
  2015年   1644篇
  2014年   1785篇
  2013年   1981篇
  2012年   1868篇
  2011年   1904篇
  2010年   1518篇
  2009年   1728篇
  2008年   1761篇
  2007年   1855篇
  2006年   1774篇
  2005年   1575篇
  2004年   1432篇
  2003年   1253篇
  2002年   1164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898篇
  1999年   800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657篇
  1996年   606篇
  1995年   555篇
  1994年   499篇
  1993年   423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地壳介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利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地球介质特征及提取物性参数的正反演方法.理论研究和地震过程的实际资料表明,将弹性和电性结合起来研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具有清晰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各向异性研究的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42.
利用Cole-Cole模型组合和稀释系数理论,可以描述测量得到的视复电阻率频谱与地下多个电性体SIP真参数之间的正演关系。本利用此正演关系进行反演试算,并比较了几种Cole-Cole模型反演方案的效果;提出固定极化目标体和围岩体的极化率同时反演其它各SIP真参数的反演方案。结果表明在固定极化率为真值时,利用此反演方案可以稳定、准确、快速地得出地下电性体SIP真参数。  相似文献   
943.
In this paper,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view of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human body comfort degree is made.Based on the studies of human thermal equilibrium theories contribut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different apparent temperature model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e set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bolism in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China.After case studies and comparison with present dominant human body comfort degree statistical models,it is proved that the apparent temperature models have high rationa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Furthermore,the comfort scaling standard according to apparent temperature is suggested,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middle latitude reg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44.
地震应力触发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并针对川滇地区,重点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讨论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结果表明: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5.
设计了IAP (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GCM III,对其动力框架作说明和检验 ,时间积分采用改进的非线性迭代法。用Rossby Haurwitz波对框架进行了波型检验、能量检验和波速检验。结果表明 ,非线性迭代 3次的时间积分方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能够有效地抑制短波 ,同时对长波的歪曲较小 ,且时间积分步长可放得较大 ;该框架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Rossby Haurwitz 4波波型 ,在积分过程中能够较高精度地保持总有效能量守恒 ;模式计算的Rossby Haurwitz波速为每天西传 1 5个经度 ,这与理伦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946.
基于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大多数速度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初至波走时,可以用有限差分外推的方法在二维或三维数值网格上计算出来. 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为提高计算效率和适应性,本文推导了基于任意矩形网格和局部平面波前近似的有限差分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 另外,该方法对首波和散射波做了合适的处理,而且不会碰到传统射线法存在的阴影区和焦散区等问题. 简单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并适用于强纵、横向变速的复杂介质. 基于该方法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在主要构造和目的层位置的成像效果上基本达到了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的位置成像效果. 由于未考虑续至波等有效能量,在成像的保幅性上不如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但其计算效率则明显高于全格林函数法和波动方程法.   相似文献   
947.
王道 《内陆地震》2004,18(1):45-55
重点分析了新疆及边邻地区1980年以来6次7级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体动态异常资料,其中3次地震前地下水有短期前兆异常变化,震时同震地震波效应普遍存在,震后异常十分突出且幅度大;以水位为主的水动力学效应反映了大区域应力调整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8.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4,18(2):106-112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9.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0.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