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6篇
  免费   1820篇
  国内免费   1217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3337篇
地质学   4273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608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本文利用LA-ICP MS方法,对零星分布于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巢湖地区的一些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徐村北岩体、尖山岩体、西花村岩体、永丰岩体和锦张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9 ±1.0Ma、114.8±1.3Ma、108.1 ±1.6Ma、103.0 ±0.9Ma和120.3 ±0.7Ma,这些花岗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但侵位时间有一定差异.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鲁西、徐淮、蚌埠地区同时代克拉通内部侵入岩相比,断裂带内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27Ma).这一结果不但指示郯庐断裂带上的岩浆活动是不均一的,各地岩浆在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时间特征上均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显示了断裂带内比克拉通内部岩浆活动结束时间较晚,暗示其下岩石圈可能有更为强烈的减薄程度和更长的减薄历史.  相似文献   
32.
对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自阿尔金断裂带向NW方向依次出露三危山-双塔断裂、大泉断裂和红柳河断裂。这些断裂近于平行,且同为左行走滑断裂,具有相似的展布特征,空间走向均为NE40-50°,断裂系末端均发育“树枝状”分支断层.在断层夹块之间形成“多米诺”构造,构成了北山地区主要的构造样式。断层谷地沉积物分析和断层泥ESR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三危山-双塔断裂形成于上新世(N2k),大泉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1.2-1.5Ma).而北山地区分支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在400ka之后。对北山地区断裂构造几何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系晚新生代以来向NW方向的侧向扩展.是阿尔金走滑边界重要的生长方式。北山地区特殊的走滑构造组合样式.使该地区的构造变形难于在某条断层上聚集能量,而分散在若干条次级断层上的位移量又微乎其微,该地区成为“最稳定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33.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500kaBP)至晚更新世初期(90ka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其中前一类(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断裂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前者可控制5.5级左右的地震,而后一类可控制6-7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渤海的地质演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渤海的地质演化分为:前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大时期,并论述各个时期的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渤海的断裂系统主要有北北东—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每组断裂既有其各自的发生、发展规率,同时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7.
The results of the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inversions performed on data located between 20°–24° N on the Mid-Atlantic Ridge indicate the crustal magnetization has decayed exponentially for the last 10 Ma, and that this decay has been fairly symmetric about the ridge axis. After removal of the mean temporal decay, the residual 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positive magnetizations at the second-order discontinuities, regardless of initial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A model that involves the preferential emplacement of serpentinized lithologies near the discontinuities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is correlation. The temporal detrending method also indicates that several ridge-parallel depressions located on the flanks of the ridge axis are regions of more positive magnetizations. These bathymetric depressions may mark the locations of detachment faulting that occurred during amagmatic periods of extension. The general symmetry of the crustal magnetization about the ridge axis does not support the occurrence of continuous detachment faulting proposed to correspond to the inner and outer corners of ridge axis discontinuities.  相似文献   
38.
宁镇山脉的褶皱带被一系列横断层分割为褶断段。横断层相邻的断块,无论是褶皱的形态、纵断层的数目、规模和断距等特征沿纵向跨越横断层均存在不连续性的跃变,表明这些横断层是早于褶皱或与之伴生的纵断层而存在,并对各断块内发育的地质构造起到限制作用。因横断层作为较早的边界,后期的挤压在被分割的各块段内可以是有差异的,导致宁镇褶皱带在总体上的一致性,分段上的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39.
S.Y. Boo   《Ocean Engineering》2006,33(2):219-233
Wave forces on a vertical truncated circular cylinder in Stokes waves with the wave slopes ranging from 0.06 to 0.24, are measured in a wave tank. The higher harmonic wave forc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values from theories of the FNV (Faltisen–Newman–Vinje) model and Varyani solution. The first harmonic horizontal forces measured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s from the FNV model, while the first harmonic vertical forces are well predicted by the Varyani theor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FNV model significantly overpredicts the second harmonic horizontal forces in high frequency waves, but under predicts the third harmonic for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ual measurement and the theor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harmonic horizontal forces, become smaller at low wave frequencies as the wave slope increases. In addition, the transverse instabilities in the incoming waves with high wave slope were observed, which is due to the nonlinear modulation. Measurements were, thus, carried out before the instability occurred.  相似文献   
40.
郯庐断裂带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走滑构造带,对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从NNW向NW到NWW的变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方式逐步从中生代左行走滑-左行斜向滑动过渡到早第三纪以左行斜向-倾向滑动,晚第三纪-第四纪转为倾滑-右行斜向滑动-右行走滑。走滑活动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演变过程。随着郯庐断裂活动方式的演变,其周缘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逐渐向北迁移,其中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生代盆地,中段周缘盆地主要为中、新生代叠加盆地,中北段周缘盆地主要为早第三纪盆地。每个盆地都经历了拉分(伸展)裂陷到挤压反转的演化过程。此外,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剪切应力场作用下,不同区段因其走向变化导致局部应力场变化,在增压弯曲部位发生会聚、挤压、隆升;而释压拉张部位发生离散、伸展、沉降,从而盆地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