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已有研究表明,与一般性小震群相比,前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更趋于一致.鉴于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不易求解,本文利用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研究小地震震源机制是否相似的问题,以探讨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定的可能性.选择小震群活动频繁的云南西北部作为研究区域,计算发生在该地区的五个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2001年施甸MS5.9级及2001年永胜MS6.0级强震震前的小震群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8、0.93;2002年漾濞、2003年洱源、2005年宾川三个一般性小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48、0.68和0.63.表明,强震前的小震群序列与一般性小震群序列相比,谱振幅相关系数明显较大,接近于1.0,说明其震源机制相似性更为显著.本文针对小震群类型判定所作的理论推测与所研究震例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合,初步表明,谱振幅相关分析法可能是判定小震群类型的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2.
为考察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对真实地震序列描述最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在主震后的序列参数拟合、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效能,本研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为例,采用滑动连续拟合与预测的方式,考察了ETAS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和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的实际效能.连续滑动拟合结果表明,在主震发生后的早期阶段,α值有明显的不稳定变化,在震后5.10天稳定在1.6~2.0;p值在震后25.00天内由1.07逐渐下降至0.78左右,其后稳定在0.72~0.85;b值在震后35.00天内逐渐由0.80增加至0.95,其后稳定在0.93~0.97.对连续滑动预测结果的N-test检验表明,余震发生率预测会出现部分失效现象,1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约为12%、3天预测时间窗失效比例为6%.建议可在震后早期采用1天的较短预测时间窗,而在序列参数较为稳定时段采用较长的3天预测时间窗.  相似文献   
233.
喀斯特流域枯水径流频率分析——以贵州省河流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虹  王在高 《中国岩溶》2002,21(2):106-113
以贵州省各水文站控制断面为例,选择了18 个流域进行枯水频率分析。在综述国内外枯水频率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对数正态分布、P-Ⅲ型分布、对数P-Ⅲ型分布及耿贝尔曲线四种理论分布的线型,来分析在喀斯特流域进行枯水径流频率计算时所适用的理论频率曲线,以及不同的地貌类型对所选择的曲线线型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地貌类型对枯水频率曲线的线型影响不大,采用对数正态分布计算,其所造成的误差最小,其它三种方法误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234.
雅砻江锦屏水电工程区岩溶水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雅砻江锦屏水电工程区岩溶水中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 1)左岸的砂板岩裂隙水,水类型为SO4- HCO3 - Mg型;右岸的大理岩岩溶- 裂隙水,水类型为HCO3 - Ca 型及HCO3 - Mg- Ca 型。( 2)岩溶水形成受两种形成机制控制,即碳酸作用型和硫酸作用型。   相似文献   
235.
黔桂地区石炭纪I型层序界面沉积记录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桂地区石炭纪 10个层序中的S1、S3、S6、S9、S10 5个Ⅰ型层序底界面和S10 层序顶界面具有特征的沉积记录 ,表现为岩性岩相的突变 ,侵蚀平行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发育 ,风化残积硅铝、铁铝和铝土质粘土层、残积角砾岩、淡水成岩相及白云岩化广泛发育 ,生物化石组合的巨大变化和C、O、Sr同位素值的明显差异。这些Ⅰ型界面是由不同的成因事件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S1底界面对应的是构造事件 ,即柳江运动 ;S10 顶界面反映的构造事件是黔桂运动 ;S3、S6、S9、S10 底界面均是由海平面下降事件形成  相似文献   
236.
王咏亮  李海 《海洋预报》1999,16(3):114-122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近10年冬季逐候渤海海冰进行客观分型,获得海冰初终期型、发展期型、强盛期型和消融期型等共四类。通过分析不仅给出了海冰各型的厚度场及外缘线的分布状况,同时还揭示了型与型之间的关系及其转换和海冰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37.
关于斑岩铜矿的找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斑岩型铜矿找矿进展不大,是因为我国斑岩型铜矿品位较贫,制约着找矿研究和开发。斑岩型富铜矿的找矿,主要应研究斑岩型铜矿与其它类型铜矿床构成成矿系列的主导因素,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富集成矿作用等;研究影响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因素等,并指出青海南部玉树—扎多—乌丽一带是我国寻找斑岩型富铜矿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38.
毕金孟  蒋长胜  马永 《地震》2020,40(2):140-154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MS6.0地震,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强余震, 为更好地分析此次地震的序列特征以及强余震的可预测属性, 采用国际上对复杂序列拟合相对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以及基于Reseanberg-Jones(R-J)模型发展的Omi-R-J模型, 通过连续滑动、 拟合和余震发生率预测, 对地震序列的模型参数稳定性、 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利用N-test、 T-test检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效能评估。 结果表明, 相比于其他中强震序列参数, 此次长宁MS6.0地震序列参数中反映激发能力的αETAS较其他序列明显偏小, 而反映衰减能力的pORJ值和应力累积水平的bORJ值相对较小, 与此次余震序列丰富、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相吻合; ETAS和Omi-R-J模型对于复杂序列在[3.0, 3.5, 4.0]三个震级档的强余震仍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总体的“每个地震的信息增益”(IGPE)计算结果显示, ETAS模型略优于Omi-R-J模型, 前者或更适合复杂地震序列的余震预测。  相似文献   
239.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may minimize economic losses through proper and timely planning of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a reservoir.This study assesses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for sediment deposition in a reservoir and its distribution.This study also focuses on evaluation of two popular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methodologies,Area Increment and Empirical Area Reduction,based on experience with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 57 reservoirs in the USA and India.A non-iterative processed empirical distribution model(NPEDM)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trend model(LRTM) are proposed to predict sediment distribution.Silt contributing area and inflow entering a reservoir are foun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in reservoir sediment deposition.Compared to the Empirical Area Reduction method,the Area Increment method provided better prediction.Th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and empirical design distribution type curves given by Borland and Miller(1960) are found to be rational.Shape factor values for different periods indicate that reservoir shape(type) changes with time.Thus,long term prediction is not desirable in Type-Ⅱ Ⅲ reservoirs using the Empirical Area Reduction method.Newly developed the NPEDM shows reasonably good prediction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The NPEDM is very easy to apply and can be used in any reservoir of any size.Extrapolation of the trend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obtained from the LRTM indicates an accurate short term prediction in a few reservoirs as caus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cluding the factors of uncertaintie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re implicit within the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240.
申望  叶茂  石戈  王日昕 《海洋与湖沼》2010,41(3):371-377
Crustin 是目前报道广泛存在于甲壳类中的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抗菌肽, 主要由甲壳类血淋巴细胞合成。本研究采用RACE 技术和真核表达技术, 进行了三疣梭子蟹Crustin 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在三疣梭子蟹血细胞Crustin 基因cDNA 全序列中, 开放阅读框编码110个氨基酸残基的Crustin 前体, Crustin 前体由N 端21 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富含Cys 结构域和C端WAP 结构域三部分组成, 属于I 型Crustin, 构建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质粒pVT102U/α-crustin 转化酿酒酵母S78, 经RT-PCR 和SDS-PAGE 电泳验证, 表明重组Crustin 表达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