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777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715篇
地球物理   561篇
地质学   1811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42.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以公鸡山地裂隙实地调查,认为地裂隙的形成主要与公鸡山一带地下采煤有关。即采煤虚脱,沿先存构造断裂拉张而成。同时叙述了地裂缝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61~2000年克拉玛依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日数等资料,对克拉玛依近40年的气温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4.
祁连山林区大气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连山寺大隆林区定位站1975-2000年的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建立了祁连山大隆林区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湿度,林冠截留的关系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5mm,年变幅在326.4-539.7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年了量平均递增4.55%,林区温度和湿度均与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青海云杉林与祁连圆柏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7.5%,31.7%,灌木林的截留率平均高达66.5%。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降雨量为18.67mm时,林冠截留量达到最大,为14.72mm;青海云杉树干径流量占降水量的0.51%,当降雨量超过1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青海云杉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量随降雨量级增加而增大,截留率则随降雨量减小而增大,枯枝落叶层所具有的截留降雨和调蓄降雨作用使祁连山林区基本不发生地表径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对水源涵养和水流出山的时间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常会引发各种工程问题。研究表明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组成、结构和应力状态 ,还与土中的吸力密切相关。非饱和土的土 -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土体中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 ,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7.
A new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 coral Porites sp. JCp-1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GSJ). Provisional values for twenty one major, minor and trace elements are presented. The homogeneity tests showed that all elements studied are considered to b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Carbonate rocks of Cambrian (18 samples) and lower-middle Ordovician (11 samples) ages from South Korea were analyzed for sulfur contents of structurally substituted sulfate (SSS) and sulfides and their δ34S values. The δ34S values of SSS ranging from +25.9 to +45.2 permil, are averaged as +33.6 and +33.5 permil for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rocks,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 high δ34S values of the Cambro-Ordovician seawater. The SSS contents in the carbonate rocks are low being 2.9 to 17.3 ppm S (averaged as 7.0 ppm S). Sulfide sulfur, on the contrary, is much abundant containing 3 to 1,880 ppm S and the δ34S values range widely between –17.6 and +31.1 permil. Sulfide sulfur of the studied rocks excluding impure carbonates has an average content of 187 ppm S and δ34S value of +12.8 permil (n=24). The estimated δ34S (sulfate–sulfide) values, which range from 13.8 to 25.4 permil in general with a few exceptions from 36.5 up to 52.3 permil for some impure carbonates, may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ersistent oceanic anoxia with its temporary recovery during the Cambro-Ordovician time.
The SSS and sulfide sulfurs have often higher δ34S values than the Mesozoic-Cenozoic ore sulfur (Ishihara et al., 2000). Since carbonate rocks are very reactive with circulating hydrothermal ore solution, high δ34S values of the Korean ore deposits might be caused to some extent by 34S enrichment from the host carbonates, resulting in the low SSS contents observed.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乌鲁木齐10号泉He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9年来的资料分析了10号泉水中氦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氦含量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泉点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氦含量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氦特有的化学特性是该泉氦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