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Patterns of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monitored by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analysis (RISA) in oil contaminated sediments inhabited or not by the marine polychaete Nereis diversicolor were studied during 45 day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suppor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a marked respons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to the oil contamination and to the presence of N. diversicolor.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 of specific RISA bands showed that, in the contaminated sediments, the presence of the marine polychaetes favoured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 which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natural bioremediation processes of oil pollut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32.
渤海湾西北部CH19孔全新统硅藻组合、年代学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志文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2010,29(5):675-681
对渤海湾西北部浅海区CH19孔岩心全新世沉积硅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硅藻17属36种。与沉积学、年代学(OSL和AMS14C)研究相结合,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Ⅶ7个硅藻带,显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经历了从陆到海的演化过程:约11kacalBP时,进入全新世潮上带湖沼环境(硅藻Ⅰ带);约10kacalBP时开始了潮间带(硅藻Ⅱ带)至浅海(Ⅲ—Ⅶ带)的长期海水影响。其中,约10~7kacalBP为潮间带环境;6.77~3.47kacalBP的中全新世硅藻Ⅲ带,是受到风暴事件影响的、1.7m厚的贝壳碎屑与泥砂混杂堆积层;硅藻Ⅳ带复归正常浅海环境;Ⅴ带再次动荡;Ⅵ带水体盐度略有降低;Ⅶ带则反映了渤海湾西北部浅海区现代硅藻组合的状况。  相似文献   
633.
广西岩溶地区森林群落及其生态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调查研究了广西岩溶地区森林群落的植被类型和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岩溶区森林群落土壤化学、物理性质因地质背景以及生物作用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森林群落所处的经纬度、坡位、坡度、微地形地貌以及乔木郁闭度、气候情况等的不同,生态因子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岩溶区生境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由此认为不同岩溶区森林群落中名、特、优品种的出现主要与岩溶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34.
山西天龙山植被及植物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WINSPAN对天龙山主要植被进行了分类 ,并用DCA方法分析了植物群落间的生态关系 ,描述了九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特征 ,最后介绍了蕴藏于植被中的天然植物资源的类型及其经济用途 ,提出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5.
Safety at sea is a serious issue for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ustry; it ranks highly in all assessments of occupational dangers including risk-taking, injuries, and fatalit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on safety at sea and the use of fishermen's input in the safety regulatory and management process. Using case study techniques of analysis, 22 boatowners, captains and crew all with a minimum of 10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ustry and from a common New England port (New Bedford) are interviewed.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regulations that have been primarily designed to reduce pressure on fish stocks may also result in increased pressure on fishermen and decreased safety at sea. Attitudes about the role of the New England Fisheries Management Council and improvements to the safety regulatory and management process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increased participation by fishermen a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636.
九龙江口岩心中的硅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蓝东兆  陈承惠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3):283-290
本文阐述了九龙江河口SD03孔31个主要硅藻种的分布特征,并把该孔细分为3个硅藻段、9个硅藻带且结合^14C测年资料进行了地层的划分。结果表明,该孔全长36m的沉积物属于全新世沉积、全民海面在总体上升的过程中,约在8ka,、B.P.发生过短暂的下降。  相似文献   
637.
长江中游湖泊沿岸带的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国凤  刘国祥 《湖泊科学》2011,23(2):239-245
测定和分析湖北省21个浅水湖泊沿岸带底柄藻类的现存量,底柄硅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不同湖泊底柄藻类的现存量和底柄硅藻细胞密度分别介于1.01-40.82μg/cm2和0.09×106-14.20×106cells/cm2之间,它们在所研...  相似文献   
638.
浙江金华江支流白沙溪水质硅藻生物监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钟群  袁刚  郝晓伟  刘威 《湖泊科学》2012,24(3):436-442
以白沙溪为示范区,比较了硅藻生物指数评价与我国现阶段河流水质理化评价结果的异同性,同时对白沙溪进行水生态评估.水质理化评价显示白沙溪水质从Ⅰ类到劣Ⅴ类均有出现,而硅藻特定污染敏感指数和硅藻生物指数评价白沙溪水质为"优"到"差"均有出现.二者评价结果总体上相吻合,同时亦存在一定差异.硅藻生态类群组成显示前三个断面以耐低污染硅藻、自养硅藻和喜好很高氧饱和度硅藻为主,4#断面(除2010年11月)以耐中污染和强污染硅藻、异养硅藻、喜好低氧硅藻类群占优势.全年水体各断面均以喜中性和碱性的硅藻类群为主.特定污染敏感指数和硅藻生物指数均与电导率、总磷、氨氮、氯化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硅藻生物指数还与高锰酸盐指数、总氮、亚硝酸盐氮和可溶性磷酸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对开展我国河流水质生物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9.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龙感湖沉积物中的色素、孢粉、硅藻研究结果,探讨该区近300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结果表明:3200-2400aBP,色素含量较高,与温度条件较好有关。该带孢粉浓度也最高,阔叶乔木绎种花粉丰富,湿生及水生植物经常出现。总体上为相对暖湿阶段,其中仍有凉湿波动。2400-1600aBP,具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约2400-2000aBP,CD、TD、Myx含量明显较低,水生、湿生草本减少,气  相似文献   
640.
基于2006-2016年近10年的长期监测数据,对乌江下游两座高坝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坝蓄水前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时期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蜉蝣目稚虫对生境的剧烈变动不适应,软体动物田螺科和觹螺科的一些种类对生境的剧烈扰动较为适应,生活史较短的机会主义物种在水库淹没区和坝下河段逐渐定殖下来.建坝以及大坝的运行调度对乌江下游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演替.在底栖动物所有类群中,软体动物对栖息地的丧失以及流量的剧烈波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水生昆虫相对较不耐受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甲壳动物的适应性极强.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Percent Model Affinity,PMA)的变动趋势可有效地反映大坝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效应,其均值随离坝距离的增加而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大坝调度对水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离坝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弱化,这与河流不连续体理论(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SDC)的预测趋势基本一致.根据长期监测成果,蜉蝣目扁蜉科、四节蜉科、细裳蜉科以及毛翅目纹石蛾科的种群恢复状况以及PMA指数可作为评估大坝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