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728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孙孚  张书文 《海洋与湖沼》2001,32(5):547-550
首次将列率谱分析的方法引入到随机海浪的研究。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实验室资料,对列率谱与频率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列率频对频率谱高频部分有明显改善,特别对二倍频含能段的分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列率谱具有计算速度快、简单易行、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23.
利用传感器对水体叶绿素a 浓度进行原位测量是获取实时、连续、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RBR 传感器和EC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ptics)传感器进行原理分析和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基本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单一藻种培养液和2020年南海北部海域现场数据校准传感器,并对新的传感器校准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台传感器使用新系数比原出厂系数的叶绿素a 浓度测量准确度有明显提高。RBR 传感器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叶绿素a 标准值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从1.93 μg/L 减小到0.35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5.1%减小到10.9%;ECO 传感器藻液系数明显优于出厂系数和现场数据校准系数的计算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从1.76 μg/L 减小到0.59 μg/L,平均相对误差从50.3%减小到15.1%。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提高,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等工作获取真实可靠数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4.
PLS-ANN分析血浆自体荧光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识别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神经网络法(简称PLS-ANN)分析血浆自体荧光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识别胃癌的优势,对20例胃癌病人和23例健康人血浆进行以405nm为激发光的自体荧光光谱检测,采用PLS-ANN法分别对血浆自体荧光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进行判别分析。PLS-ANN分析血浆的自体荧光光谱法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3%,准确率为79%,PLS-ANN分析血浆的二阶导数光谱法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6%,准确率为93%。结果表明PLS-ANN分析血浆的二阶导数光谱法识别胃癌,优于PLS-ANN分析血浆的自体荧光光谱法,有望成为快速识别胃癌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5.
若把河口潮位时间序列简单地看为单输入和输出线性系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借助频谱分析可以将它们在频域内的关系建立起来,用来进行潮位序列的插补,带通滤波技术的应用可使模型的计算精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6.
本文应用向量随机过程分解模型对旋转谱作出物理解释;此外,还修改了线性振荡度的定义,导出了极化度、线性振荡度和旋转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它们与总相干、同相相干、异相相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28.
The migratory response of intertidal microphytobenthos to changes in irradiance was studied on undisturbed estuarine sediments. Two non-destructive op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race variations in vivo of surface biomass: PAM fluorometry, for measuring the minimum fluorescence level (Fo); and spectral reflectance analysis, for quantify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Fo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a dense biofilm at the surface, replicated sediment samples were simultaneously exposed to six different irradiance levels, ranging from 50 to 1500 μmol m−2 s−1, during a period of 120 min. The migratory photoresponse of the biofilms wa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ng biomass vs. light curves (BLC), rel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microalgal biomass after that period (estimated by Fo or NDVI) to the irradiance level incident on the surface. BLCs allow characterisin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igratory photoresponse of intact biofilms. Typical BLC showed a clear biphasic pattern, with an increase in microalgal accumulation under irradiances below 100 μmol m−2 s−1, maximum values under 100–250 μmol m−2 s−1, and a gradual decrease of surface biomass under higher irradiances, indicating a strong photophobic downward migratory response. Similar BLC patterns were obtained when measuring Fo or NDVI. The construction of BLCs for biofilms from intertidal sites with distinctiv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atom taxonomic composition allowed to detec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igratory photoresponse. Biofilms from a muddy sediment exhibited considerably larger amplitude in the migratory photoresponse than the biofilms from a sandy mud site, especially under high irradiances. The photophobic migratory response to high light was found to vary among diatom species, 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the biofilms from the muddy sediments.  相似文献   
29.
乙醇对文昌鱼酸性磷酸酶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雄志  符乃阳 《台湾海峡》1996,15(3):275-279
文昌鱼酸性磷酸酶是一种含有铁离子的金属酶,酶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280nm,500nm有最大吸收峰,320nm有肩峰。荧光扫描:在281nm激发下,330nm有发射峰,在480nm激发下,515nm有一发射峰。  相似文献   
30.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河口区最高、东侧水道最低、西海域和同安湾介于两者之间,底层水a(355)的分布与表层基本相似,表明陆源河流输入是厦门湾CDOM的主要来源;a(355)的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主要受水文和生物因素控制。厦门湾表层水CDOM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介于0.014—0.018nm-1,但河口低盐度区S值较小,反映陆源腐殖质的影响。a(355)在河口混合中呈保守行为,表明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CDOM的吸收系数a(355)与其荧光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相关关系,指示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方法来研究CDOM的分布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