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0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655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669篇
地球物理   867篇
地质学   1555篇
海洋学   90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6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21.
华南地区小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华南地区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以规划的方法控制该区小流域水污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从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定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一般规范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小流域进行水环境污染控制时必须加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工作者素质,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华南地区小流域的水污染控制规划道路,为华南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2.
我国部分市郊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我国部分主要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了解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造成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大城市的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北方地区的土壤及农作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南方。重金属在农作物与土壤中的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采用农业工程措施、生物修复法和施用改良剂等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3.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南方某省所辖城市近年来N0x污染指数的测量数据的统计资料,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探讨了大气中氮氧化物指数的变化趋势。所建模型残差仅1.17%,关联系数为0.9067,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可以为管理规则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浙西石煤产区放射性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惠进 《地质通报》2003,22(9):725-728
浙江西部山区石煤资源丰富,广泛地被应用于石煤制品的生产和用做部分电厂、山区农村的燃料。石煤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高,致使部分石煤及其制品中U、Th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U、Th是Rn的母体元素,衰变后不断释放出氡气,导致石煤产区居室内氡浓度和居民年辐射剂量当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在分析该区部分石煤产区、石煤制品、石煤电厂以及居室中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在中国西部地区成都平原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深层样元素的基准值及浅层样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元素的分布特征判断隐伏构造和隐伏岩体;探讨了在农业地质、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天然气预测、pH值计算等多目标的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6.
成都市浮尘物理与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成都市一环、二环路交叉处和纵贯市区人民路浮尘进行粒度、X射线衍射物相、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成都市浮尘的成分、元素含量、组合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降低浮尘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7.
污染地下水治理过程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汉周 《水文》2003,23(4):8-12
污染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的恢复之所以往往收效不大,在于地下水去除污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文中把之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另一类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前一类中包括:(1)污染含水层介质的非均一性;(2)污染物的非平衡吸附作用;(3)污染物吸附分配系数的非均一性;(4)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非水溶性;(5)PAT方案中非完整井以及水流的影响等。后一类则包括数值模拟中模型的概化以及参数的取值等。最后,概述了研究此类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应包括问题的定义、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或失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28.
南京市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在水下,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如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巷道突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9.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氮污染已成为我国江河湖库水质下降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现场对比观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季节氨氮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雨洪初期汇流河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结论.系统地研究了沿河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净化效应,得到了芦苇带吸附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芦苇生长期、水体污染物浓度、河道流速及气象条件.运用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估算技术,确定氨氮在河道两岸有、无芦苇等植物条件下的衰减系数和削减量,分析了衰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削减量大小的影响因素,为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0.
The ANICE (Atmospheric Nitrogen Inputs into the Coastal Ecosystem) project addressed th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nitrogen to the North Sea, with emphasis on coastal effects. ANICE focused on quantifying the deposi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to the North Sea and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from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efforts is presented. They serve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the atmosphere as a source of biologically essential chemical species to the marine biota. Data from the Weybourne Atmospheric Observatory (UK)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ort episodes with very high atmospher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ne such episode resulted in an average deposition of 0.8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5.3 mmol C m−2 day−1. This value is compared to long-term effects determined from model results. The total calculate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North Sea in 1999 is 948 kg N km−1, i.e. 0.19 mmol N m−2 day−1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1.2 mmol C m−2 day−1. Detailed results for August 1999 show strong gradients across the North Sea due to adjacent areas where emissions of NOx and NH3 are among the highest in Europe. The averag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Sea in August 1999 could potentially promote primary production of 2.0 mmol C m−2 day−1, i.e. 5.5%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 in this area of the North Sea.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the atmospheric contribution to the primary production per m2 is about two-third of this value. Most of the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short periods with high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This atmospheric nitrogen is almost entirely anthropogenic in origin and thus represents a human-induced perturbation of th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