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7篇
  免费   1299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测绘学   1413篇
大气科学   1117篇
地球物理   1659篇
地质学   3954篇
海洋学   1101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9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31.
目前,已有地图综合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级批量综合功能的研制。以1∶5万居民地图层数据的综合处理为例,分别从建筑物目标的剖分、特征参量定义与计算、综合操作决策与实施、综合控制规则建立与表达4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构建"特征诊断→行为决策→操作执行"的完整技术链条。结合样例数据对提出的技术设想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32.
风廓线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及其同化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更好地同化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开展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应用研究。针对2013年5月广东地区13部风廓线雷达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 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相比原始观测,经过质量控制的风场提高(降低)了来自时空大(小)尺度的贡献,较好地滤除了小尺度高频脉动,也较好地保留了大尺度平均状态与局地中小尺度系统的共同影响,并且更加接近ECMWF再分析场。此外,还对质量控制后的数据进行了垂直稀疏化。分别计算了质量控制前、后风廓线雷达观测与NCEP 6 h预报场的差值,对比差值的特征发现,经过质量控制的数据的观测增量更好地满足了高斯分布与无偏假设。针对一个实际天气个例,基于GRAPES 3D-Var同化系统,分析了质量控制后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模式分析与预报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循环同化过程中加入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更好地描述模式初始场低层风场的特征,从而对强降水的位置与强度做出更好的预报。针对2013年5月的批量试验表明,同化风廓线雷达资料使短期降水预报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33.
全国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迄今,中国气象局已在全国建立了55000余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含国家级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为了促进众多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提高,在实时业务中保障用户用到基本正确有效的数据,2009年底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工程,旨在研制一套基本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建立台站、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与反馈业务系统。在探究自动站错误数据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研制了自动站实时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从业务分工与应用角度,设计建立了台站负责质量监控、省级负责质量控制和国家级主要负责质量评估的自动站实时资料三级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已在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台站、31个省级和国家级资料部门安装部署与业务应用。通过系统建设与应用,实时上传的自动站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汛期全国自动站逐小时气温、降水数据可用率分别从2009年的88%、83%提升到2012、2013年的98%左右。  相似文献   
934.
徐州持续性霾过程的季节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吕翔  刘端阳  李冰峰  田园  段培法  孙建印 《气象》2015,41(9):1134-114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污染物浓度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霾形成及维持的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徐州2013年持续性霾过程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秋、冬季中高层为西到西北气流,低层暖脊,地面为高压后部或鞍型场;春、夏季在中高层西南风、低层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地面风场不是很弱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霾。秋、冬季霾日夜间风速接近静风,白天风速较夜间略大,风向以偏北和偏东居多;春、夏风向、风速相对稳定,风速维持2~3 m·s-1,风向多为东到东南。秋、冬季出现霾时层结稳定,具有明显的贴地层逆温结构,逆温层顶较低,春季逆温层顶略高于秋、冬季,而夏季出现霾时可以是不稳定的层结,低层也不具备明显逆温特征。冬、夏季霾区上空多为微弱的上升运动,高度不高,其上为下沉气流;春、秋季夜间到早晨霾区上空多为下沉气流。  相似文献   
935.
为了使雷电临近预警技术在雷电灾害防御业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电子系统的雷电灾害特点,在传统被动防雷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主动防雷技术,应用雷电临近预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开发以B/S结构为架构的雷电临近预警应用系统。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4个无线电监测站的主动防雷应用效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预警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主动防雷技术是对被动防雷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完善和补充。采用闪电数量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有效预警率为69%,采用预报评分方法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平均准确率为53%,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集中的区域预警效果较好,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零散的区域预警效果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36.
在分析数控振荡器(NCO)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低频信号为例,研究了影响NCO性能的几个因素。结合杂散特性,着重讨论了频率控制字误差对输出频率带来的影响,提出在相位累加器中加入小数部分补偿,以使降低信号频率门限值和提高输出的准确性。最后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了带有小数补偿的NCO,在兼顾硬件资源的同时优化了系统性能,另外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7.
针对FAST的天文观测要求,对其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首先介绍了FAST天文观测的原理,对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后提出了馈源天文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其轨迹要求给出了控制方法,对天文观测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现场实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算法与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8.
给出的卫星激光测距的二轴系统实现了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coude光路调整、接收系统SPAD和APD的自动切换、视场光阑大小的自动调节、以及发射光束指向的精确控制。该系统是基于MPC07运动控制卡,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实时控制,旨在实现不同功能的调节,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的自动化程度。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技术指标及软件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39.
Knowledge of long-term movements of water-masses in the English Channel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using hydrodynamic modelling coupled with radio-tracers studies; nevertheless, the precision of results so obtained is still largely dependent on measurement precision. New tools are now available to make more accurate determinations of radio-tracer distribution: (1) Repositioning of station locations at the same tide reference-time, giving a homogeneous spatial data set, coupl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polating and quantifying the amounts of dissolved radioactivity flowing through the English Channel; (2) the first measurements of tritium (3H) in seawater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English Channel demonstrate that this fully conservative radionuclide is a clearly identifiable marker of industrial releases; (3) recent campaign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FLUXMANCHE II CCE (1994) programme show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radionuclides 137Cs, 134Cs, 60Co, 125Sb, 106Ru and 3H in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Irish Sea; and (4) the re-utilisation of data from previous campaigns (1983, 1986, 1988) provides indications, at any given location in the English Channel, about the average di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leases derived from the La Hague reprocessing plant. Excesses and losses of radionuclides are now quantified with respect to known source terms; estimates of losses are provided for non-conservative radionuclides, while an excess of 137Cs was observed in the English Channel during the period 1983–1994. This excess, which has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e quantities released from La Hague plant in the English Channel, could be explained by about 1% of the Sellafield reprocessing plant releases entering the Channel. These results confirm and give a more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previously known distribution of water masses in the English Channel. They lead to clear information about transit times and dilution at this scale, and provide directly comparable data for the validation of hydrodynamic models.  相似文献   
940.
The second and third recorded births of southern elephant seals Mirounga leonina on the mainland of New Zealand occurred at Kaikoura in mid‐October 1976. One female pup died within 14 d of birth and the other (sex unknown) disappeared from the region with its mother on 19 November 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