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从台站规划、建设和改造情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监测设施、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观测质量与技术支撑,工作生活环境,人员结构共六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台站的工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地震台站的管理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ur of single piles and pile groups subjected to general three‐dimensional loading and to vertical and lateral ground movements. Each pile is discretized into a series of cylindrical elements, each of which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elements. Compatibility of vertical, lateral and rotational movements is impos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equations for the pile response. Via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12 non‐zero sub‐matrices in a global matrix are derived for the basic influence factors.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a series of cases involving single piles and pile groups. In each case, the solu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more simplified existing pile analyses such as those developed by Randolph and by Poulos. It is shown that for direct loading effects (e.g. the settlement of piles due to vertical loading), the simplified analyses work well. However, for ‘off‐line’ response (such as the lateral movement due to vertical loading) the differences are greater,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esent analysis gives more reliable estimate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
土地储备出让工作是我国为改变传统的土地供应模式、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重大创新。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蓬莱市土地储备出让工作运行实际,就土地储备出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4.
沉积碳酸锰矿床研究进展及有待深入探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表生环境中存在2种机制可以形成碳酸锰矿物:①从缺氧海水中直接沉淀;②先在氧化海水中形成锰氧化物,随后在埋藏过程中通过成岩作用转化为碳酸锰。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只有通过第二种机制才可以形成碳酸锰矿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端地质事件(如大氧化事件、雪球事件)、闭塞盆地、最小含氧带扩张等成矿模型,近年来同时强调微生物活动、底层水氧化持续时间在成矿中发挥关键作用。沉积碳酸锰成矿不仅与古大气组分、古海洋状态、初级生产力、海底热液活动等多个圈层的耦合作用关系密切,同时也会影响多种生命元素(C、N、S、P等)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Mo、Tl等)的表生循环,因此富碳酸锰的沉积岩是探讨古环境及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沉积碳酸锰成矿理论方面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①碳酸锰直接沉淀成矿的可能性与有效性;②锰质来源与铁锰分离机制的识别;③主要控矿因素的识别及其时空演化规律;④矿石矿物组合及矿床地球化学对成岩精细过程的制约。  相似文献   
95.
96.
The mathematical base of the double porosity concept, consisting of the continuity and equilibrium equation respectively, is briefly reviewed. A quasi-steady-state transfer function, the so-called leakage term, is used.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developed code, based on the double porosity theory,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wo hypothetical example problems. The resulting trend of the settlements a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previous work and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owever, the implications are that the present study exhibits a more realistic prediction for the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97.
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主采层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
曾文  张小林 《地理研究》2014,33(8):1542-1556
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梳理和分析该时期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对了解当前国内本学科的现状和指导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社会地理学的发展进行简要介绍,探讨了社会地理学的研究主题。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著作的梳理,在对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总体分析基础上,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与乡村社会地理学两方面对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对中国社会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与研究中,中国社会地理学应积极合理地借鉴西方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优秀成果,继续拓展并深化已有的研究内容,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理论框架,同时发挥社会地理学问题指向性优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成矿预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芳  邢怀学 《江苏地质》2009,33(1):48-50
在前人研究结果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成矿预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矿产地质数据处理、专家的知识经验、成矿预测数学方法的选取、数字化的成矿预测数据在不同GIS软件间的转换等,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众多相关论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山东半岛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受到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呈现出中间厚、向海向陆减薄的楔形,并沿山东半岛发育,其物质来源主要是黄河注入所带来的沉积物;在形成机制上,受到海平面上升、潮流和黄河入海口的迁移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成因复杂;在形成时间上,现今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该泥楔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期。对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山东泥楔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应该建立多种水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泥沙输运与沉积模式,着重从海洋沉积动力学角度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