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01.
海洋弧菌碱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 75 ,Sephadex- 10 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海洋弧菌 (Vibriop acini) X4 B- 7菌株产生的碱性蛋白酶 ,得到电泳纯酶制品 ,并对纯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纯酶的分子量为 2 7KD,等电点 p I=8.7,最适反应 p H9.0~ 10 .5 ,最适反应温度 5 0~ 6 0℃。ED-T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高酶浓度可以降低 SDS对酶的抑制作用 ,该酶可用于解聚组蛋白。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 :酶对 DNA酶有降解作用 ,而对 DNA没有降解作用 ,该酶有希望应用于核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2.
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湖泊大型贝类控藻与净化水质的效果,本研究在太湖梅梁湾利用其土著大型贝类褶蚊冠蚌、三角帆蚌、湖螺分别在14只敞口水箱、鱼池(计3000m2)和设置在太湖梅梁湾20只围隔的自然水体中,建立贝类净化水体系统,定期测试,结果表明:1、三种贝类净化水体效果显著。在相同条件下,对水体叶绿素a单位消除量、消除率,褶纹冠蚌>湖螺>三角帆蚌; 2、鱼池系统中二龄三角帆蚌密度1.6只/m2,蚌以网袋设置在水面下30cm,时间距6月30日~9月6日,与无蚌对照池比较,水体叶绿素含量降低57.5%,悬浮物含量降低49.2%,水体透明度提高7~8cm;3、在太湖围隔净化系统中:(1)贝类生物量相同时,即50%生物量褶纹冠蚌悬挂水上层,50%生物量湖螺在底层的复合系统与100%生物量褶蚊冠蚌悬挂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历时228h,结果比较,后者的叶绿素a、悬浮物单位消除量均分别高于前者2.7%~37.4%和5.2%~26.8%。表明褶纹冠蚌在水上层的单一系统净化水体效果较好。我们在蚌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2)当水温(18.5±1)℃,本系统不同贝类生物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褶纹冠蚌生物量384g/m3对水体叶绿素、悬浮物消除效果相对最好,132h,分别达到407.3μg/kg·h和94.7mg/kg·h。在太湖围隔水体中,只有蚌生物量达到一定量值时,才能在有限时段内发挥对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藻类生物量降低消除的效果,但褶纹冠蚌生物量过大,单位消除量反而减少。我们在贝类不同组合,对太湖围隔系统水体、藻类结构变化试验的结果与该结果一致。(3)经108h后观察测量,对照组透明度为38~39cm,实验组为72~120cm,是对照组的2.3倍。而且,对照组约1/10水面出现水华,而实验组水面洁净,未出现水华。实验组贝类对叶绿素和悬浮物消除率分别达到72.0%~90.5%和59.1%~80.8%。贝类净化水体效果非常明显。(4)褶纹冠蚌在太湖试验围隔系统中,从10月17日至22日,使藻类结构产生了明显变化;1、2、3、4试验组藻类数量分别下降66.4%;84.0%;95.3%和90.1%。藻类结构中蓝藻占75.8%;微囊藻占蓝藻总量的97.2%。以上各试验组围隔系统中的蓝藻数量分别下降83.6%;91.7%;99.8%和94.4%。微囊藻数量分别下降73.1%;85.8%;100%和90.3%,所以蚌对太湖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蓝藻、蓝藻中的微囊藻数量下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3.
螺旋藻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脂肪酸分子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MGD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7个主要组分。经酶解(Lipase XI,Rhizopus arrhizus)、酯化,通过气相色谱(GC)分析MGDG及7其个主要组分中脂肪酸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MGDG中主要含有16:0,18:3,18:2以及少量20:4和20:5。MGDG中Sn-2位80%多为饱和脂肪酸16:0,Sn-1位57%以上为18:3。根据HPLC分离纯化所得7种主要组分的百分含量和Sn-1和Sn-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MGDG主要脂肪酸分子组成为43.6%(18:3,16:0),13.9%(16:0,16:0),9.9%(18:2,16:0),8.9%(18:3,16:1)。  相似文献   
204.
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养殖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陆基围隔探讨了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虾的放养密度为32ind.m-2,混养不同放养密度的江蓠(120,240,360,480g.m-2)。经90d的养殖,实验统计结果表明,混养江蓠的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总产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式下,各处理组NH4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O43-和叶绿素a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混养江蓠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和提高混养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菊花心江蓠对中国明对虾的养殖具有一定的净化产作用。在菊花心江蓠不同放养密度的处理中,在此对虾放养密度的池塘中混养江蓠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60g.m-2。  相似文献   
205.
庄群川  王风平 《台湾海峡》2007,26(3):362-369
豚鼠气单胞菌CB101在胶体几丁质诱导下产生多种分子量不同的几丁质酶,其中分子量最大的一个几丁质酶Chi1(约91.5kDa)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本文报道从CB101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MonoQ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出其中的一个分子量约为60KDa的几丁质酶.N端测序的结果表明该酶是Chi1剪缺掉N末端信号肽部分、C末端A区和两个几丁结合区的产物.构建了CB101基因组的cosm id文库,从中筛选到9个产几丁质酶的克隆子,克隆子分析表明它们包含的几丁质酶基因都是chi1.蛋白分离、纯化和基因克隆的实验都暗示CB101的几丁质酶系统只包含一个几丁质酶基因.  相似文献   
206.
陈晋  马磊  陈学泓  饶玉晗 《遥感学报》2016,20(5):1102-1109
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是定量遥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地学应用提供了更精细的亚像元级地物信息,这一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混合像元分解研究的4个核心问题——光谱混合模型、端元提取、模型反演方法以及解混精度评估,总结了近20年来混合像元分解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和介绍了典型算法模型的原理和思路。进一步阐述了现有研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如目前仍缺乏公认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选择判据、已有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无法抑制由端元光谱相关造成的共线性问题。最后总结了混合像元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如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和地面试验,定量分析多次散射的影响机制,以及结合克服共线性的统计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207.
冯美贵  朱迪斯  翁炜  黄玉文  杨鹏  蒋睿 《探矿工程》2016,43(5):67-70,75
针对地质岩心钻探用液动潜孔锤、孔底动力钻具等钻探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工具对冲洗液性能的更高要求,并结合现场需求,研制了地质岩心钻探冲洗液固控系统。整个系统配置泥浆清洁器、离心机二级净化设备,满足地质岩心钻探工艺需求;系统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搬迁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o an experiment in finding conditions of search purification materials and the way of their proper processing for the rapid infiltration method. It seems that this result makes an index of further selection of a purification material. This experiment is to conduct sorption tests of fulv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regarding Kanuma-soil (volcanic ash soil) with iron oxide and aluminum oxide, to fr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rption coefficients and heating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s of iron and aluminum. The sorption experiment on heated and unheated materials was conducted at 25℃ in a dark place at the solid to liquid ratio of 1 : 2.5. The liquid is simulated river wat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a deference was found of the best heating temperature between 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fulv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The peak of a sorption coefficient of fulvic acid is 800℃, however the peak of a 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hosphoric acid is 400℃. In the case of fulvic acid, it is high sorption coefficients when Kanuma-soil with aluminum oxide is unheated and heated as 400℃. However, sorption coefficients when Kanuma-soil with iron oxide is not conspicuously different when heated, and coefficients are descended gradually more than 600℃. 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unheated Kanuma-soil are descended when adding iron oxide. When heating temperature is higher, pH of water is higher. High pH causes to descend sorption coefficient, however it is remarkable result that sorption coefficient is ascended at 800℃. In the case of phosphoric acid, it is high sorption coefficient when Kanuma-soil is heated at 400℃, and Kanuma-soil with aluminum oxide is heated between 200℃ and 400℃. 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Kanuma-soil with iron oxide are the highest when unheated, but 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Kanuma-soil with iron oxide are the highest when heated.  相似文献   
209.
随着环境保护和泥浆性能维护在地质勘查中越来越重要,铀矿钻探施工中对泥浆的净化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铀矿钻探单孔施工周期短、设备搬迁频繁和泥浆处理量小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一套适合砂岩型和硬岩型铀矿勘查的泥浆随钻处理工艺,并分别研制了2套小体积、模块化和智能化的砂岩型和硬岩型铀矿绿色勘查泥浆随钻处理装备。通过现场试验论证,本装备在铀矿钻探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一次配浆多孔使用和泥浆零排放的目标,节约材料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钻探施工中泥浆排放污染环境的难题。经过该设备处理后的泥浆,有害固相大幅度减少,泥浆密度降低,流变性提高,保持了较好的泥浆性能,降低了埋钻、卡钻等孔内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了孔内安全,提高了钻孔质量。设备模块化组装,搬迁运输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交通条件,可在铀矿钻探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10.
雪卡毒素(ciguatoxin)是一类具有神经毒性的海洋藻类毒素,高纯度雪卡毒素是开展其相关研究的物质基础。以石斑鱼肝脏为原料,对其脂溶性粗提物经Florisil柱和Sephadex LH-20柱纯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和细胞毒性方法对其进行鉴定,证明为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1)。HPLC鉴定分析提取物与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1)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HPLC/MS检测表明纯化样品在m/z=1 111.3和m/z=1 133.0处出现雪卡毒素[M+H]+峰和[M+Na]+峰,与已有的P-CTX-1分子离子峰完全吻合。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细胞毒性试验证明了雪卡毒素样品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具有毒性作用,毒素剂量与细胞生长抑制率成线性关系。细胞毒性试验进一步确认该提取物为雪卡毒素,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