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98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研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区域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对濠河中游、下游、濠河入淮河口3个典型河床沉积物剖面及石英尾砂的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3个沉积物剖面按粒度的变化特征均可分成四层,第一层沉积物以细粉砂为主,第二、三、四层以粗粉砂为主,其中第二、三、四层沉积物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与石英尾砂非常相似,说明大量石英尾砂排入濠河后,沉积物粒度特征由石英尾砂控制。在近30年中,濠河沉积物的粒度随河水动力的变化而出现波动,这种波动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洪水的发生等自然因素有关,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峰值与降雨量大或洪水发生的年份存在对应关系。濠河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具有濠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粒径粗指示降雨量较多的湿润气候,粒径细指示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942.
光释光测年基本流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光释光测年是对沉积物上一次曝光事件年代的测定.自20 世纪80 年代该方法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对于14C测年,光释光测年虽存在误差偏大的不足(一般5%~10%),但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① 其测年年限范围比前者大得多;② 测年物质(石英或长石)丰富,这在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和湖泊中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些地区很难找到可用于14C测年的有机质;③ 是对沉积物的直接定年;④ 测年事件包括曝光、受热(400 ℃以上)、火山、地震和晶体(方解石等)形成等.本文介绍了光释光测年的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采样、前处理、等效剂量测定、年剂量测定等,以期让有需要的地学同行了解这一方法,尤其是了解从地层或岩芯等取样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重点介绍单片再生剂量法(SAR)与标准生长曲线法(SGC)相结合测定等效剂量的实验方法(我们命名为SAR-SGC法).该方法能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可节省仪器时间60%以上.通过氟硅酸溶蚀长石来提取石英的中颗粒(38~63 μm)的前处理过程简便易行,获得的石英纯度高,且可以避免使用危险的氢氟酸.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释光测年实验室近几年应用SAR-SGC法对黄土、沙漠、湖泊、海洋、冰川、考古点等各种类型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都获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3.
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IRSL) and post-IR IRSL are applied to small aliquots and single grains to determine the equivalent dose (De) of eleven alluvial and fluvial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Pativilca valley, Central Peru at ca. 10°S latitude. Small aliquot De distributions are rather symmetric and display over-dispersion values between 15 and 46%. Small aliquot g-values range between 4 and 8% per decade for the IRSL and 1 and 2% per decade for the post-IR IRSL signal. The single grain De distributions are highly over-dispersed with some of them skewed to higher doses, implying partial bleaching;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post-IR IRSL. Measurements of a modern analog reveal that residuals due to partial bleaching are present in both the IRSL as well as the post-IR IRSL signal. The g-values of individual grains exhibit a wide range with high individual uncertainties and migh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spread of the single grain De values, at least for the IRSL data.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performed on single grains reveal that a varying K-content can be excluded as the origin of over-dispersion. Final ages for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Central Age Model and the Minimum Age Model (MAM). The samples are grouped into well-beached, potentially well-bleached and partially bleach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ingle grain distributions and the agreement of age estimates between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M to the single grain data resulted in consistent age estimates for both the fading corrected IRSL and the post-IR IRSL ages, and suggests that both approaches are suitable for dating these samples.  相似文献   
944.
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碎屑流的裹气流态化特性,以汶川地震触发的谢家店子滑坡为原型,运用自行设计的流化床试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裹气流态化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对于颗粒粒径变化范围广(0.1~7 mm者均有)、颗粒形状极不规则、且底部细颗粒含量高的类滑坡碎屑,其床层压降随着供风量的增加并非呈线性增长趋势,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气泡控制性特征,随堆积体内部气泡和气垫层位置的不同,堆积体各部位床层压降相差较大;(2) 当供风量较低时,碎屑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好,在堆积体表面仅可见有限气体逸散孔的分布;当供风量达到一定值后,堆积体内部流态化特性增强,可见砂质密云、气孔、纵向脊等一系列与高速远程滑坡实例中相类似现象的出现;(3) 对于滑坡类不规则颗粒,其间容易形成架桥现象,增强碎屑流整体稳定性,使气流不易扩散,在堆积体下方形成高压气垫层,产生空气擎托现象。  相似文献   
945.
崔敏  蔡佳 《地质力学学报》2014,20(2):159-164
有限应变测量是研究岩石变形特征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提高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精度与速度,改变手工测量岩石有限应变耗时、枯燥的状况,应用多重图像限制的自动种子区域生长算法,以大青山地区为例,对如变形区内的石英砂岩有限应变进行了自动测量。该算法综合多个图像、利用色彩信息,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对颗粒进行自动识别。算法还在叠加后的图像中,应用了修改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增强颗粒边界与内部的对比度。识别结果与手工测量的颗粒,在质心坐标、面积、长轴、短轴、有限应变测量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46.
为了解决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后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的对接问题,通过VB平台,开发基于PC环境的石英摆数据处理软件,将石英摆日常量图模拟数据,通过该软件实现录入、计算、作图、入库、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947.
阿斯哈石英闪长岩体位于东昆仑中央隆起带,侵入于古元宇金水口岩群中。岩体内产有阿斯哈大型金矿床,石英闪长岩与该区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采用锆石LA-ICP-MS、XRF和ICP-MS对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定年以及地球化学测定。研究表明:该区石英闪长岩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岩年龄为(238.4±1.4) Ma;岩体稀土配分曲线几近一致,显示为同源岩浆演化特点,均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特征,Eu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TNT”负异常,显示出安第斯型岩浆弧火成岩构造属性;岩石Rb/Sr和Nb/Ta值介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并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表明岩浆的壳幔混合成因。综上所述认为:阿斯哈金矿床石英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948.
东大别罗田地区纵弯式褶皱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东大别罗田片麻岩区广泛发育了轴面倾向SE的纵弯式褶皱,这些褶皱近平行于片麻理。整个罗田地区的片麻理显示它在区域上是一个SE-NW方向上的倒转背斜。三维有限应变分析发现,罗田片麻岩区在核部、翼部的不同位置既有挤压、也有拉伸变形,显示为纵弯式褶皱的成因机制。石英C轴组构显示,罗田片麻岩区主要遭受SE-NW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并在中等温度的中上地壳环境下形成了纵弯褶皱。由片麻理显示的轴面SE倾向的褶皱形成于罗田穹隆形成之后,表明自罗田穹隆开始形成后,罗田地区乃至整个东大别又发生了一次较深层次的挤压作用。这次挤压作用促进了穹隆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949.
王志敬  成秋明 《地球科学》2006,31(3):361-365
定量度量动力变质作用下组成糜棱岩矿物颗粒的不规则变化是一项挑战性的研究.以基于GIS的PA(周长-面积)模型定量地描述糜棱岩中具自相似性石英形态的不规则变化.研究实例是苏格兰西北地区Moine逆冲断裂带前缘变质程度不同的5种类型的糜棱岩.石英是糜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其镜下的显微图片经扫描转换成数字图像,再通过GIS技术转换成矢量图,并计算出每颗石英的周长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随变质程度的增加,其PA分形维数分别从1.20、1.28、1.38、1.46,逐步增加到1.60.这表明,随变质程度的增加,变形程度与动态重结晶作用加强,石英颗粒从规则到不规则.  相似文献   
950.
康古尔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南缘过渡带,矿床受脆-韧 性剪切带控制。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该金矿床石英的稀土元素、包裹体测温、化学成分、日 胞参数、红外吸收光谱及热发光效应等矿物学特征,总结出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因信息和找矿标志。认为康古尔金矿床主要系中深成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物质具深源性,直接来自围岩火山岩。并指出了一定铝碱质量分数(0.0826%~0.3135%)、含水量As(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