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7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测绘学   429篇
大气科学   1496篇
地球物理   2799篇
地质学   2743篇
海洋学   116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38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2.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3.
日地水文学与灾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涌泉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20-428
研究地球水文变化的日地物理成因和规律的日地水文学(Solar-TerrestrialHydrology),用于水、旱灾害预测多次获得证实.本文从日地水文物理基础、长江淮河22年周期性大洪水、黄河大洪水和太阳活动关系、太阳活动双重衰减期北方大旱、17世纪日地水文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对暴雨洪水中短期影响、台湾海峡两侧大暴雨洪水落区转移、全球最大洪水日地水文研究以及学科发展和应用前景九个方面,对中国近70多年来的主要成果加以回顾和总结.基础科学、高科技和应用紧密结合,促成对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新学科,是当代科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这里又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34.
黄河上游径流预报的灰色拓扑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蓝永超  杨文华 《冰川冻土》1997,19(4):308-311
以龙羊峡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预报为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龙羊峡水库入库水量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黄河上游径流的长期预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5.
面向未来的海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以地质时期海面变化过程等理论性研究为主要方向的海面变化研究经过70年代在观念、方法和资料积累方面的突破,自80年代初期以来进入了以“面向未来”为基调的成熟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关于未来海面变化幅度及其影响和对策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90年代初以来的几年间,世界海面研究的活跃领域是地质历史时期(例如LGM,5e等阶段)的海面实况、极地冰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海面控制原理、海面模型以及绝对海面的航天测量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预测热”之后的“冷思考”。中国海面变化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迅速发展,今后应注意引进先进技术方法,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发掘自身的优势,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36.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发现了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周期和幅度有明显异常变化,探索大震前地脉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7.
2003年6月17日和7月10日,先后在四川省西昌市和西昌-昭觉间发生2次ML4 8级强有感地震.对于这2次地震,我们曾作了较好的中期和短期预测.但是对于6月17日发生的第一次ML4 8级地震,未能做出临震预测;对于第二次地震,则在7月1日向上级填报的周会商表中作了明确的临震预测,7月10日,在西昌-昭觉间发生了ML4.8级地震.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结合地震所处的地质构造以及现场烈度考察圈定出的结果分析,认为这二次地震是由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凉山断裂所围成的凉山小菱形块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8.
山西地堑系的最新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6—2001),分析了山西断陷带的水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主压应力场的方位角为72°,断裂两侧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2001年的运动显示,代县附近是差异活动的分界区段。  相似文献   
239.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4,18(2):106-112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0.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