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41.
目前,海洋溢油污染在发生频率、分布范围以及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上均居海洋污染首位。它对沿海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众多海洋溢油分割方法中选取边缘检测算子和种子填充算法对SAR图像进行分割。首先运用欧空局的BEST软件进行数据转换以及图像预处理,然后使用ENVI软件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再用ERDAS软件进行灰度均衡和分割算法的实施,并针对算法的一些缺陷,进一步加入纹理分析使图像中的油膜与类油膜以及海水与海浪等更好的区分开。最后对不同的图像效果进行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2.
北京汉石桥湿地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北京汉石桥湿地恢复区土壤垂直分布的种子库储量进行了研究,将土壤分为3个层次,距地表分别为0~5 cm,5~10 cm,10~15 cm。结果表明:共萌发10种植物,其中3种植物由于在幼苗期死亡,处于待鉴定状态。其他7种植物分别是打碗花-旋花科、水稗-禾本科、毛马唐-禾本科、毛茛-毛茛科、苘麻-锦葵科、小藜-藜科、委陵菜-蔷薇科。0~5 cm土壤层萌发出10种植物,从鉴定出的植物可以看出,5~10 cm土壤层中,出现了4种植物,水稗占的比例较大;10~15 cm土壤层中,仅出现了1种植物,即禾本科的水稗。汉石桥湿地恢复区的物种数量较多,禾本科占据主要地位。湿地恢复区的种子库在维持地表植被植物多样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报道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人工苗养殖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研究结果。在海区水温6-30.5℃。海水盐度14.33,溶解氧6.5-7.3mg/L,pH7.5-8.1,水流为15-35cm/s的网箱中,杜氏鰤人工苗叉长40-50mm,体质量1.5-1.7g,经208d养殖,叉长达到330-388mm,体质量达到950-1400g,饲料系数为11,成活率为71.7%;养殖720d,体质量达4.5-6.5k,饲料系数为8;养殖l080d,体质量达7.5-11.5kg,饲料系数为7;养殖l440d,体质量达13.,15.5k异,饲料系数为6;养殖l800d,体质量达15.5-18.5kg,饲料系数为5。第4年性腺发育成熟,4-5月份,海上网箱人工催产,平均每尾雌鱼可产卵1.8kg左右。  相似文献   
144.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稚贝呼吸、排泄的影响以及宽壳全海笋对温度、盐度、pH、氨氮、底质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度对宽壳全海笋稚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在14~34℃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排氨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1e0.4379x,R2=0.9948,耗氧率与温度相关方程:y=0.0896lnx 0.0912,R2=0.9558。O∶N(摩尔比)随着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稚贝呼吸Q10(温度系数)平均值是2.53,排泄Q10平均值是3.1。宽壳全海笋稚贝的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30℃和15~25;pH的适宜范围为7.0~9.0;氨氮的96h半致死浓度为30.3mg/L,安全浓度为3.03mg/L。不同壳长的宽壳全海笋稚贝对不同厚度泥底质的适应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5.
李辛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18,(2):300-306
一年生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植物生态学关键问题研究的良好试验材料。为研究荒漠区一年生植物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对盐碱生境的适应能力,采用2种中性盐NaCl、Na_2SO_4及2种碱性盐Na_2CO_3、NaHCO_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30种溶液对雾冰藜种子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模拟的均匀覆盖了总盐度50~250mmol·L-1、pH 7.10~10.19范围内的30种盐碱条件下,雾冰藜的各项萌发参数和生长指标在对照组(CK)下最高,且均随盐浓度及pH的升高而下降,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盐度、pH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萌发和生长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不同盐碱组分对雾冰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Na2CO3>NaHCO_3>NaCl>Na_2SO_4。雾冰藜种子在萌发阶段比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更敏感,盐度是种子萌发的主要胁迫因素,pH值则是幼苗建植的主要胁迫因素。盐碱条件下盐度和pH之间交互作用对雾冰藜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建植的抑制影响比单一的盐或碱胁迫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6.
刘云龙  张学雷 《海洋学报》2016,38(2):104-111
大叶藻海草场是重要生境但在我国严重退化,亟需研究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以桑沟湾的大叶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度急变(0~30)对种子萌发、萌发后继续发育和存活及幼苗幼叶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以种子繁殖修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盐度降低促进种子萌发,盐度15及以下效果显著,盐度0时萌发率最高;盐度0~15中萌发的种子均可发育成幼苗,发育和衰亡的比例和速率受萌发盐度背景和萌发后培养盐度的双重影响——较高萌发盐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后的发育和存活,种子萌发后于盐度5~30中均可建成幼苗并存活、但在盐度0或1中发育至不同程度后全部死亡。盐度5~30范围内,幼苗幼叶均有净产氧,光合和呼吸作用及净产氧率具随盐度升高而增强趋势。于盐度0或5中萌发、盐度5~30中进一步培育的变盐育苗策略,最高实现了24%或12%的种子于2个月内建成幼苗并继续发育,可作为种子繁殖法修复大叶藻海草场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7.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我国克山病区.通过分析土壤表层(0~20 cm)样品809件,深层(150~200 cm)样品205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量元素Se的含量、有效态含量、农作物籽实Se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表层Se元素含量平均为0.249×10-6,低于全国平均值,高于世界、和东北平原黑龙江省土壤平均值,土壤表层Se含量以足硒为主要特征,足硒土壤面积达93.95%;土壤深层Se含量平均为0.167×10-6,明显低于土壤表层,Se含量不足或缺Se土壤面积占62.62%;不同类型土壤表层Se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钙土=草甸土 > 黑土 > 暗棕壤,深层Se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暗棕壤 > 黑土 > 草甸土 > 黑钙土,与土壤表层高低顺序相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e含量显示建设用地和耕地Se含量较高,林地和水利用地含量较低,反映Se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玉米、大豆、水稻主要农作物籽实Se含量平均为0.033×10-6,呈低Se特征.  相似文献   
148.
准噶尔荒漠120种植物粘液繁殖体的甄别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粘沙法对准噶尔荒漠22科81属120种植物进行了粘液繁殖体的甄别和粘沙能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①共有22种植物具有粘液现象,占总数的18.33%,集中于菊科、十字花科和车前科;②综合浇水2 mm和水浸20 min两种处理结果发现,分泌粘液粘沙后种子重量变化较大的植物有盐生车前、光苞独行菜、庭荠和栉叶蒿等,且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水浸20 min处理时的粘沙量明显高于浇水2 mm处理时的粘沙量;③两种处理结果所得粘沙量大小排序稍有不同,进行平均后得到的顺序是:盐生车前>光苞独行菜>庭荠>栉叶蒿>独行菜>抱茎独行菜>条叶庭荠>条叶车前>小果亚麻荠>小车前>亚麻荠>全缘独行菜>毛果群心菜>播娘蒿>群心菜>四齿芥>油蒿>甘新念珠芥>大蒜芥>多型大蒜芥>棱果芥>山柳菊叶糖芥;④除群心菜、条叶车前、小车前外,其他19种植物的未粘沙种子单粒干重均小于1 mg;粘沙能力与种子单粒干重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单粒干重<0.5 mg的种子其粘沙能力相对较强;⑤粘液繁殖体是某些荒漠植物降低位移、适应流沙或干旱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粘沙能力和适应不同粘液溶出条件等方面表现出物种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刈割、开垦和火烧3种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草丛群落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① 3种不同干扰方式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种子密度大小为: 刈割群落> 开垦群落> 火烧群落;②刈割、开垦、火烧干扰草丛种子主要分布在0~ 2cm ( 67% )、2~ 5cm ( 55% )、5~ 10cm ( 37% )的土层中;③刈割群落土壤种子库中乔、灌、草生活型的物种比例大于开垦和火烧干扰群落;④ 3种不同干扰方式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Sha nno n-Wie ner 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 刈割群落> 开垦群落> 火烧群落,同群落物种数变化趋势一致,与生态优势度呈相反趋势;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为: 刈割群落> 火烧群落> 开垦群落。⑤从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来看,刈割群落和开垦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而火烧群落地上与地下物种组成有较大区别,相似性系数为0.296。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干扰相对开垦和火烧更有利于喀斯特地区草丛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维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0.
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骆驼蓬 Pegannum harmala、唐古特白刺Nitrari tangutoru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驼蹄瓣 Zygophyllum fabago 和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对这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并且种子萌发对光、暗的响应随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5种植物在不同条件组合下的最大萌发率,拟定出了种子萌发的最佳贮藏条件和萌发条件:①湿-冷贮藏能使骆驼蓬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此时对光照没有明显的要求;②多裂骆驼蓬种子经过80 d湿-冷贮藏后在光下能达到很高的萌发率,同时,其80 d干-冷贮藏后在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接近同样的效果;③唐古特白刺种子更适合光下萌发,在湿+低温+光照处理下,种子经过三个贮藏期后均具有较高的萌发率,而干-冷贮藏种子只有冷藏80 d后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④泡泡刺种子适合干-冷贮藏,对光照没有要求;⑤驼蹄瓣种子在干、湿贮藏后,其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暗条件下萌发率略高于光条件下,并且达到最大萌发率所需要的冷藏时间短(20 d),而在光下则需要较长的冷藏(80 d 以上)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