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1297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863篇
地质学   816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13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研究了线性约束恒模算法(LCCMA,linear constrained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和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LCDCMA,linear constrained differential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并仿真试验了在期望用户信号幅度不同情况下这两种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试验表明:LCCM算法只有在满足信号幅度是A≥1/3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消除多址干扰(MAI,multiac-cess interference),而LCDCM算法不论信号幅度是在≥1/3还是在〈1/√3条件下,都能够正确收敛到目标用户,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优越于LCCM算法。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市夏季热岛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欢  房世峰 《干旱气象》2008,26(1):23-27
利用南京市7月的Landsat TM热红外波段数据,根据单窗算法反演得到南京市地表温度,讨论了南京市热岛特征,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运用Landsat TM数据,提取出南京市下垫面类型,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热辐射特征并定量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及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南京市夏季主要存在3个热岛中心,分别是建成区、大厂区和八卦洲。南京城区地表温度明显比郊区地表温度高,通过地表温度对比分析发现,城区平均地表温度比城市边缘和远郊区地表温度分别高出3.5℃和5.7℃,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也有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城镇建设用地与水体的表面温度最大相差14℃。城市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地表植被覆盖度低是城市热岛出现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当更加注重城市绿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993.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对流天气是严重危害人民生活的危险性天气,特别是对于空中飞行有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临近预报技术包括利用雷达资料的雷暴识别和跟踪技术、利用卫星资料的强降水估计,概率预报技术、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等。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方法和主要业务系统,分析了临近预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国际大气成分地基观测网络(NDACC)通用的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傅立叶红外(FTIR)高分辨率地基光谱仪器IFS 120M,在国家卫星中心建立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进行高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反演技术初步研究.阐述了地基高光谱观测平台的建设,高光谱仪器的调试和观测参数化研究结果,并且阐述了光谱的预处理和定标研究,利用地基高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技术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新的预报晴空湍流综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晴空湍流及其相关的湍流指数,以及通过对9个指数进行加权综合得到的一个综合预报算法。利用T213模式资料,计算了9个湍流指数,并分别用12个北京地区的飞机颠簸个例进行验证,得到各湍流指数的预报结果;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综合算法,得到一个综合预报结果。计算结果表明,虽然理查孙数和风相关指数、MOSCAT概率预报因子指数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这三个指数的预报范围和强度均偏大,容易出现空报;综合算法则较好地综合各个指数,预报区域相对集中,预报强度也较符合实际情况,空报的情况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总体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太阳光度计反演气溶胶参数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一次散射反射比(ω_0)、粒子谱分布和散射相函数是表征气溶胶光学微物理特征的重要参数。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的直接测量数据与平纬圈测量数据基于Skyrad.pack算法可以用于反演这些气溶胶参数。结合光度计标定结果以及针对观测数据的严格去云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利用该算法对几种不同的大气混浊度状况计算了上述气溶胶参数。计算结果与基于Dubovik算法的AERONET业务产品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大部分比较一致。虽然在大气混浊度较小的情况,Skyrad反演的ω_0和谱分布中的小粒子体积浓度与Dubovik结果相比有很大差异,同时Skyrad的计算误差较大,说明在实际AOD较小时,Skyrad算法的稳定性较低,但其反演结果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基本分析表明,基于Skyrad.pack算法的等天顶角观测反演结果在一定的大气混浊度和合适的太阳天顶角条件下是合理的,能够用于未纳入AERONET体系的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参数研究。  相似文献   
997.
A projected skill is adopted by 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to calculate a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The CNOP is the maximal value of 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a constraint condition, such as a ball constraint. The success of the DE algorithm lies in its ability to handle a non-differentiable and nonlinear cost function. In this study, the DE algorithm and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used to obtain the CNOPs are compared by analyzing a theoret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model and 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NOPs generated by the DE algorithm are similar to those by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 algorithm and the spectral projected gradients (SPG2) algorithm. If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the CNOPs could also be caught with the DE algorithm. The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e DE algorithm can b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CNOP, especially when the cost function is non-differentiable.  相似文献   
998.
选取旋转矢量算法作为姿态角测量系统的姿态矩阵更新算法.针对三子样算法采样周期长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采样数据的方案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选取陶瓷静电陀螺仪CG-L53为角速率传感器,设计了以AT89S51为MCU的信号采集板,搭建了以ARM芯片为CPU的计算机平台,完成了系统各模块的软件设计.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较稳定地输出姿态角信息.  相似文献   
999.
运用现代数码技术,设计了风浪要素数值化实景监测,对近距离局域风浪进行非入侵式自动图像监测与风浪数值信息提取.在设计中采取不同于常规风浪遥感散射回波反演的方式,通过人机互动,应用相似性搜索判别原理,实现了风浪场中波峰线的自动识别与绘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况分析与运算,获得波长、周期、波速、波向、波龄以及波高、波陡等各项要素的统计值.针对波高与其他波浪参数无直接解析关系式问题,依据风浪非线性动力统计特性的谱模型,建立了波高逆运算函数方法,通过实验调试参数由实景监测的波长推导出波高等风浪结构要素.经实验室及室外自然条件测试,该监测系统能给出合理的观测时段的风浪要素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concer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stitutive models from geotechnical measurements by inverse analysis. Soi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from measure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sheet pile walls and from a measured pressuremeter curve. A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a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developed and tested on synthetic data in a previous paper, is applied. These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e conclusions deduced from synthetic problems can be extrapolated to real problems. The GA is a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 that is able to deal with the non‐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in identifying a set of solutions for a given uncertainty on the measurements. This set is then characterized by a PCA that gives a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of the solution as an ellipsoid. When the solution set is not too curved in the research space, this ellipsoid characterizes the soil properties considering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tolerate margins for the respons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Besides, optimizations from different measurements provide solution sets with a common area in the research space. This intersection gives a more relevant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arameters.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se identified parameters permit to reproduce geotechnical measurements not u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