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21篇
地质学   119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云南地区强震前兆短期综合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辉  张平  唐采  付虹 《地震》2004,24(4):113-118
用斜率k和相关系数r值提取云南地区水氡、 水汞、 水温、 地磁的单项短期异常, 用群体非均匀度计算方法对各手段选取的多点观测资料进行计算, 提取综合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M≥5.5地震, 前兆的群体突变异常较为显著, 对M≥5.5地震有较好的短期预报效能, 并通过置信度为97.5%的R检验。  相似文献   
992.
南北地震带地震转移图像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万正 《地震》2005,25(1):1-7
初步分析了中国中部南北地震带历史大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整体转移图像。 南北地震带近500年来地震活动东侧强于西侧地区; 本世纪以来大震(M≥7.1)活动的主体地区呈现自北向南的整体转移过程; 本活跃期以来强震(M≥6.0)的集中区明显西移。 据此, 对该带大震趋势及危险地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3.
东南沿海地震带一组主导强震的准同步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1994年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和1994~1995年北部湾6.1级、6.2级双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认为这两次强震快速呼应,具有成组和准同步的活动特征,主导了东南沿海地震带第四个活跃幕的中强地震活动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994.
Evidence for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UHPM) in the Rhodope metamorphic complex comes from occurrence of diamond in pelitic gneisses, variably overprinted by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known from several areas of the Rhodopes. However, tectonic setting and timing of UHPM are not interpreted unanimously. Linking age to a metamorphic stage is a prerequisite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se processes. Here, we use monazite in diamond‐bearing gneiss from Chepelare (Bulgaria) to date the diamond‐forming UHPM event in the Central Rhodopes. The diamond‐bearing gneiss comes from a strongly deformed, lithologically heterogeneous zone (Chepelare Mélange) sandwiched between two migmatized orthogneiss units, known as Arda‐I and Arda‐II. Diamond, identified by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band mostly centred between 1332 and 1330 cm?1. The microdiamond occurs as single grains or polyphase diamond + carbonate inclusions, rarely with CO2. Thermodynamic modelling shows that garnet was stable at UHP conditions of 3.5–4.6 GPa and 700–800 °C, in the stability field of diamond, and was re‐equilibrated at granulite facies/partial melting conditions of 0.8–1.2 GPa and 750–800 °C. The texture of monazite shows older central parts and extensive younger domains which formed due to metasomatic replacement in solid residue and/or overgrowth in melt domains. The monazite core compositions, with distinctly lower Y, Th and U contents, suggest its formation in equilibrium with garnet. The U–Th–Pb dating of monazite using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yielded a c. 200 Ma age for the older cores with low Th, Y, U and high La/Nd ratio, and a c. 160 Ma age for the dominant younger monazite enriched in Th, Y, U and HREE. The older age of c. 200 Ma is interpreted as the timing of UHPM, whereas the younger age of c. 160 Ma as granulite facies/partial melting overpri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HPM occurred in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time, in the framework of collision and subduc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after the closure of Paleotethys.  相似文献   
995.
詹美珍  孙卫东  凌明星  李贺 《岩石学报》2015,31(7):2101-2114
菲律宾吕宋岛上约5Ma以来的斑岩铜金矿床主要集中在北部的Baguio和Mankayan地区,它们在时空上与黄岩海山链密切相关。1907~2013年间的地震数据表明,在吕宋岛中部(16°N)附近存在地震稀疏带。吕宋岛上的斑岩铜金矿床分布在该地震稀疏带的两侧。收集到的相应时期埃达克岩的Sr/Y-(La/Yb)N、Sr/Y-Y和La/Yb-Yb图解表明,这些埃达克岩几乎都是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吕宋岛北部侵入型埃达克岩相比,位于16°N附近的埃达克岩具有更高的Sr含量,这可能与南海古扩张脊俯冲撕裂形成的板片窗有关。斜长石是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之一,因此,撕裂的洋壳边缘的辉长岩层部分熔融,形成具有更高Sr含量的埃达克质岩浆。而位于吕宋岛南部Bataan弧中的埃达克质火山岩,可能是在南海古扩张脊俯冲之前形成的。根据已发表的斑岩铜金矿床数据,Mankayan地区的成矿年龄在约3.5~1.4Ma,Baguio地区的成矿年龄在约3.1~0.5Ma之间,有从北向南变年轻的趋势,这与黄岩海山链沿马尼拉海沟向南迁移一致。此外,吕宋岛北部Mt.Cagua到Baguio之间存在一个延伸了220km的第四纪火山活动的空隙,该区域大部分火山已经在中新世停止活动。这可能是黄岩海山链的俯冲使得俯冲倾角逐渐变缓、挤压加强而导致的。同时期的斑岩铜矿床正好分布在这一火山空隙中,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方法, 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 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 区内朗久组火山角砾岩成岩年龄为141.7.0±0.47 Ma(MSWD=0.43), 多爱组流纹岩年龄为136.80±0.48 Ma(MSWD=0.79), 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期, 属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 原定多爱组火山角砾岩(GE火山角砾岩)年龄为85.20±0.53 Ma(MSWD=3.40), 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 不属于早白垩世多爱组产物, 属于洋盆消亡后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 晚于尕尔穷铜金矿的成矿年龄(86.87±0.50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区内火山岩均具有相对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而亏损Ta、Nb、Y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 显示出弧火山岩特性.结合区域已有火山岩研究资料表明, 在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过程中, 从早白垩世初至中晚期均有比较连续的火山作用, 持续时间约为30 Ma(140~110 Ma); 在班公湖-怒江洋盆消亡后的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晚阶段, 又伴随有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发生, 该期火山作用与区内成矿岩体年龄相当, 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的产物. 关键字: 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俯冲; 碰撞;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97.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450.0±1.0)Ma)。早期岩体Si O2=59.8%~64.2%,K2O/Na2O1,且A/NKC=0.8~1.0,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Th和亏损Ba、Nb、Ta、Sr、P、Ti;稀土总量为97.7×10-6~185×10-6,且(La/Yb)N=5.57~12.47,LREE/HREE=7.7~11.3,具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66~0.89)特征。晚期岩体Si O2=69.8%~76.5%、K2O/Na2O=1.2~1.7、A/NKC=1.0~1.1,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总量为78.97×10-6~244.92×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1.90~5.72),强Eu负异常(δEu=0.11~0.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山岩基早期岩体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期岩体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发生了双向俯冲,野马山岩基为其向南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地质灾害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影响机制对防灾减灾有重大意义。树木分布广泛,不会迁移,一般情况下每年形成一圈记录当年环境状况的年轮,利用树木年轮信息能够分析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树木地貌学已普遍应用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通常以重建灾害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运动过程等为基础,评价地质灾害对森林结构组成、地貌变化的影响,分析灾害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过程,结合气象及水文数据,能够探讨诱发灾害的可能原因,进而推测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为此,探讨了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地质灾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临汾2次历史强震史料的研究,总结出其震害分布特征,对比各类衰减模型绘制的等震线图,确定了对该地区不同震级地震最适用的衰减关系模型和修正值;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临汾地区更为直观的震害预测评估系统.再将临汾2次历史强震损失重建,从而预测出临汾地区现有经济社会情况下的地震灾害的损失情况,为其未来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000.
2010年7月30日河北省易县相继发生ML3.8、3.3地震,震中距离易县地震台仅7 km,震中附近主要以形变观测台站为主.虽然地震震级相对较小,但是12个形变测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这在中小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中是较为突出的震例.根据河北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速报震中和重新定位震中分别计算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断层初步断定为NEE向断层,断层表现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