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0篇
  免费   2154篇
  国内免费   3434篇
测绘学   384篇
大气科学   453篇
地球物理   3477篇
地质学   8261篇
海洋学   1158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地理   105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700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松辽盆地地质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应力场和张裂缝预测的计算方法。通过了各种岩性的张破裂概率隶属函数,预测松辽盆地酉部张裂缝区的分布。据此,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有效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分析是海洋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海床的稳定性可通过计算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有效应力场来评估。本文建议了一个周期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本构模型 ,并用于计算波浪作用下海床的应力与变形。采用Biot固结理论和有限单元法 ,分析了海床的动态应力场与孔隙水压力场。波浪作用下两种渗透系数时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对比 ,反映了渗透消散作用对海床有效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辽东湾S2冰侧限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湾S2型海冰侧限剪切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加载方向、法向应力、温度和冰内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介绍了S2型海冰各向异性特点及剪切应变速率对剪切破坏方式的效应和韧脆破坏转变的条件。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向海冰峰值剪切强度的差异 ,获得 - 6 2℃温度下S2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分别为 42°和 70 0kPa。利用统计分析给出峰值剪切强度与冰温和孔隙率的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84.
Surface-generalized ambient noise in a shallow ocean waveguide with a sediment layer possessing a specific class of density and sound speed distributions capable of describing a realistic seabed environment is considered in this analysis. This class of non-uniform sediment layer has the density and sound speed distributions varying with respect to depth as a generalized-exponential and an inverse-square function, respectively. The study invokes a formulation developed by Kuperman and Ingenito (Kuperman, W. A., Ingenito, F., 1980. Spatial correlation of surface-generated noise in a stratified ocean. J. Acoust. Soc. Am., 67, 1988-1996.) for surface noise gen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Helmholtz equ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diment layer, to arrive at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convenient for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The intensity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of the noise sound field a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frequency, sediment layer thickness, sound speed gradient, with emphasis on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properties on the ambient noise field.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noise field is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parameters, bu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is affected to a less extent, suggesting that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rather tha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noise field is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85.
文中介绍陆地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的制图工艺,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镶嵌后的成图质量评价。简单阐述了作者在绘制该图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影像图取代现有港口航道图上陆地地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87.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布的二维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则网的 469个测站的多金属结核丰度和 93个测站的 Mn、 Cu、 Co、 Ni元素进行趋势面分析 ,经 F检验 ,各变量的变异性显著 ,拟合度较低 ,表明多金属结核丰度及 Mn、Cu、Co、Ni金属元素的控制因素比较复杂。趋势面分析结果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Mn、Cu、Ni元素有极相似的趋势特征 ,有两个轴向分布 ,一个为东西向轴 ,高值区在东部 ,另一个为北西向轴 ,高值区在北西部 ;结核丰度与 Co也有极相似的趋势特征 ,高值区在西部。应用逐次趋势面分析的结果将结核丰度的地质特征分解成各种简单控制因素的叠加 ,使对多金属结核的控矿因素、分布规律和物质来源的研究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88.
89.
90.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ERS) data, FSU data, COADS data and Hellerman & Rosen-stein objective analysis data to analyze the sea surface wind str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t is found that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higher resolution and more reasonable value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remote sensing data be chosen in the study of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of sea surface wind stress and its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small and middle scale ed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