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吸收前人提出的导电薄板等效电流回路模型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普通电磁学理论对其瞬变电磁法的过程作了完整的论述,并得到清晰明确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指出一次场关断时间与观测异常幅值的关系.在重叠回线装置下,模型解可进一步被简化.通过实例的具体数值计算过程,证明该简化模型为重叠回线装置下有限薄板类地质体瞬变电磁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简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薄油层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导致的时移地震差异代表了油藏的岩石物理性质变化,本文从差异波形角度出发,明确了声波阻抗界面的反射系数与油层声波阻抗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分析薄油层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通过分析得出,开发前后油层阻抗变化越大,时移地震的差异振幅幅度越大;薄油层的差异波形特征仅与油层的声波阻抗变化有关,油层声波阻抗增大导致与地震子波微分形式相同的差异波形,油层声波阻抗减小产生的差异波形与180°相位的地震子波微分形式相同;油层声波阻抗变化方向导致差异波形振幅幅度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63.
稀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地震学刊》2009,(5):541-548
泥石流的运动速度是泥石流动力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稀性泥石流是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泥石流类型,准确而简洁地计算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非常重要。现有的稀性泥石流平均速度经验公式,在使用上和适用地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稀性泥石流观测资料中的体积浓度与稀性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和阻力特征的关系,得出了一个新的计算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适应各种类型的泥石流沟,适用于一般急流的稀性泥石流;对于缓流稀性泥石流,计算值与观测值相比偏大,但很接近;不适用于缓慢稀性泥石流。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使用简洁,计算稳定,与其他方法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平均运动速度很接近。该速度计算经验公式也适用于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上游沟道,但对于堆积扇上的速度,计算值偏大,且越往堆积扇的下游,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64.
双桥静力触探法判别上海薄夹层粘土地基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红  顾国荣 《岩土力学》2005,26(10):1652-1656
通过对11项典型工程场地进行原位取土及双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上海地区薄层粘性土(或粘质粉土)夹层对液化判别的影响,统计分析了锥尖阻力qc、摩阻比Rf与土层粘粒含量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完全依据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地基液化判别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5.
非线性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的主参数共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志安  赵雪娟  席晓燕 《岩土力学》2005,26(12):1921-1925
分析非线性弹性地基上受参数激励小挠度矩形薄板的主参数共振问题,由冯卡门方程和伽辽金方法得到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它是杜分-马休型方程,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平均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阻尼系数、地基系数、几何参数对主参数共振曲线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6.
针对充电电场反演计算参数较多以及复形调优算法处理约束条件的直接有效性,作者就均匀充电矩形薄板反演问题编制程序,计算地质体理深、倾角及大小。尽管迭代次数较高,计算结果颇为理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地震资料预测薄层厚度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其难度就在于如何准确地识别和提取薄层的地震属性.常规方法是利用时间域或频率域地震属性与薄层厚度的线性关系计算.但是理论与实际资料表明,不同的薄层和地层组合对地震波的动力学的信息影响很大,各种参数与薄层厚度成非线性关系,使用单一的信息不可能准确预测薄层厚度.本文利用三种线性预测原理(模型),经数学变换为属性参数,采用非线性BP网络预测薄层厚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陆相储层单砂体内的薄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单砂体内部薄夹层极薄、规模小、测井全部识别有一定困难,且位于层内。在油田开发初、中期作用不明显,而在高含水期、三采阶段,单砂体及其渗透率宏观分布已不能详尽揭示层内剩余油分布,层内薄夹层对注入剂驱油的影响及其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与渗透率在储层内韵律性分布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以往只是着重从渗透率在储层内分布的不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储层中驱油效率问题,忽略了薄夹层的对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PⅠ2小层曲流河道砂体为例,对曲流河道砂体内部薄夹层构形对驱油效率及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排除开发因素差异的同井单砂体分析条件下,提出了“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构形 渗透率垂向序列 重力”三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分布、驱油效率多段垂向序列模式。  相似文献   
69.
岩石圈挠曲研究采用的是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方程(即克希霍夫方程),克希霍夫方程基于薄板的前提,忽略并假设薄板内垂向应力为0。本文在无需垂向应力为0的这一与地质事实不相符的假设的情况下,由弹性体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岩石圈挠曲-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的新中面方程,具有同等的数学简洁性。取泊松比为0.25时,有DFF/D=1.125,即新挠曲方程中的挠曲刚度DFF要比经典的克希霍夫挠曲方程的D值大12.5%。本文推导的新方程不仅可以在岩石圈动力学,也可以在弹性力学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70.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25℃,料液比为1︰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9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10种色素组分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