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7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测绘学   1823篇
大气科学   569篇
地球物理   662篇
地质学   6071篇
海洋学   521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18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末次冰期之后 ,海平面在融水脉动 (MWP)1a期间急剧上升 (<2 90~ 50 0a上升了 1 3 5~2 4m)。伴随波令暖期 ,北半球的大气温度在末次冰消期的几十年中至少上升了 5℃ ,MWP1a表示过去 2 5ka中地球气候历史中的最剧烈事件 ,其精确年代的确定对于理解末次冰消期中出现的海洋学、冰川学和气候学变化有重要意义。然而 ,科学家对MWP 1a的绝对年龄和它与波令暖期的关系仍然争论不休。按照Bard等 (1 996)提供的已被广泛接受的年代学和相关性 ,1 4ka左右的MWP 1a对应着老仙女木时期 ,即波令暖期之后的第 1个大的寒冷事件 ,这暗示着由于淡水的…  相似文献   
42.
主要介绍了新型波浪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主要参数,采集、存储、运算和电源控制部分的结构与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3.
运用铀系定年法首次对南水1井珊瑚礁岩心中的两个层位进行测年,结果与~(14)C测年一致,证实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间存在沉积间断面。  相似文献   
44.
~(14)C测年已为海洋研究工作广泛应用,但由于时有不合理取样或在运用数据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海洋环境和动力因素,因而产生无法使用数据作合理解释的现象。本文试从海洋样品本身和海洋各种营力作用分析各种数据差异的来源,认为海洋环境特别是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海洋样品~(14)C测年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可能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或使数据解释时得出错误结论.并指出在运用年代结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理和各种营力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古生物地层法和^10Be法测年。确定了多金属结核三个生长世代的年龄。并联系当时发生的重要古海洋事件,探讨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历史.  相似文献   
46.
采用发送一束线偏振激光产生散斑的方法,研究线偏振激光散斑、"平均椭圆偏振"激光散斑以及非偏振激光散斑的相关性和精细结构。指出:当漫射器为一片毛玻璃时,散斑激光是线偏振的.其方向与入射激光束相同;当漫射器为涂无光白漆的毛玻璃时,散斑激光是部分或全部退偏的,涂层越厚,退偏越甚。对于强线偏振散斑场,当偏振方向改变时,散斑的精细结构无明显变化,即使是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散斑图,也保持良好的相关性。对于非偏振散斑场,当照明激光束的偏振方向改变时.散斑精细结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7.
岸用光学测波仪在大浪测波中的存在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法古万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北海中心海洋站北海市)使用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波浪的存在问题是:在遇到风暴潮影响出现大浪,波向朝着或背着海岸,浮筒标杆沉没波谷雨看不见的情况下(见示意图),造成在波高观测时间内...  相似文献   
48.
49.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各粒级颗粒组分238U占颗粒态的份额有如下变化次序:10~53μm>2~10μm>0.4~2μm>大于53μm,而在盐度大于30的近外海站位,该次序发生一些变化:0.4~2μm>10~53μm>2~10μm>大于53μm,最小粒级颗粒组分238U的贡献有所增加,反映了自生铀贡献的加强.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溶解态(包括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4U/238U)A.R.均大于1,显示出234U过剩的特征,而各粒级颗粒组分中的234U/238U)A.R.则接近于平衡值(1.0).这一现象与陆地岩石风化过程中水体对铀的淋滤释出量及234U的优先浸出有关.对232Th/238U质量比的研究显示,溶解态及其所包括的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小于1,而颗粒态及其所包括的4个粒级组分中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大于1,反映了向外海输送过程中铀、钍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50.
前寒武纪—寒武纪边界处的海洋缺氧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寒武纪 ( PC— C)边界处两个明显不同演化阶段的地层主要根据以下几点事区别 :1可视后生动物组合的变化 ;2化石埋藏条件的变化 ;3痕迹化石组合的变化 ;4寒武纪最早期海洋沉积物中生物扰动强度的增加。生物的这种不连续性归因于生物大量灭绝以及软体生物化石埋藏窗的关闭。有不少迹象表明埃迪卡拉动物群不断减少和有骨骼的无脊椎动物群的出现之间发生了地层超覆 ,这些迹象包括在寒武纪沉积物中发现了埃迪犬拉动物群 ,弄清了寒武纪大爆炸之前没有出现生物大量灭绝事件。另一方面 ,有人认为富营养的底层缺氧水团向上贯穿运动导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