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6篇
  免费   1838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测绘学   574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4341篇
地质学   3597篇
海洋学   424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624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双频激电法可同时得到低频和高频电位差,由其计算视幅频率可抵消相同的影响因素,抑制干扰,增强异常幅值,提高观测精度。根据垄源金多金属矿区物性参数可确定受构造控制的硫化多金属矿(脉)体多以充填形式产出,具有低阻高极化反映,随着埋深的不同,视幅频率(Fs)有相应的变化,幅值一般为4%~11%,与背景视幅频率(Fs)2%~4%有明显差别。该区野外工作采用SQ-3C双频激电仪器,测网布设测线6条,其中线距100m、点距10m、、测线长度为400m。根据Fs、ρs曲线形态及Fs等值线图解释该矿区存在一条破碎带,破碎带北部呈现矿体异常特征,推断矿体(脉)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依据该物探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布置钻探验证孔,其中8-1孔于156m见导水断裂破碎断层,8-2孔于31m见高品位金多金属矿(脉)体,验证物探解释与地质钻探吻合。  相似文献   
992.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福山北部地区位于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晚期斑岩体具有密切关系,由高温至低温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展布规律明显,共同构成了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应作为该区找矿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武夷山成矿带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数十年铀矿地质勘查找矿,在带内先后发现了数十个铀矿床和上百个铀矿(化)点带。文章在介绍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基础上,总结了铀成矿规律,提出区内进一步找矿,一方面应对现有矿床、矿化点带开展深边部成矿条件和矿化信息调查,探索深部成矿潜力,加大勘查找矿深度,扩大资源量;另一方面,加强以印支期花岗岩为基底或围岩、深大断裂构造发育和有燕山晚期次火山活动叠加地段的勘查找矿,积极探索新类型,努力开辟新地区。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基于ALOS光学影像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进行了震害信息提取。由于本次地震造成了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我们尝试利用震前和震后获取的ALOS/AVNIR-2影像进行滑坡区域信息提取。首先利用分级方法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对植被和水体进行掩膜之后通过基于像元的分类将裸地信息从震前和震后的影像中提取出来,两幅影像中裸地信息的差异则被认为是滑坡。同时在被滑坡阻塞的河流地区,水平面的上升情况也被提取出来。除此以外本文利用由SRTM获得的DEM数据对坡度和滑坡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地震和断层物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断层带结构与地震滑动方式之间的联系。地震是滑动行为的一种端员模式,在断层动态破裂过程中,摩擦融化和假玄武玻璃为高度局部滑动提供了野外的证据。无震滑动是另一种端员,该过程发生的蠕变与断裂带内部常见的剪切滑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97.
2022-09-05,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上发生了泸定Mw 6.6地震,该地震是鲜水河断裂上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研究该地震的运动学和同震破裂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形变机制和评估鲜水河断裂以及安宁河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ntinel-1和ALOS-2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了泸定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泸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事件,发震断层西倾,倾角约为72°,走向沿NNW-SSE方向,约为167°;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0~10 km深度,最大滑动发生在约5.8 km深度,约为2.23 m;同震释放的地震矩约为8.74×1018 N·m,相当于矩震级Mw 6.59。通过对震后光学影像解译,发现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多集中分布在发震断层西侧,该现象与余震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的结果相一致,可认为是地震上盘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8.
刘昌振  马威  马红  魏世轩 《测绘学报》2023,(9):1584-1594
建筑物轮廓规则化是城市空间信息提取和应用的基础性研究,现有方法主要集中在对单一主方向的建筑物直角化,难以应对具有多方向特征的复杂建筑物及建筑群。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向量重组的建筑物轮廓方向计算和规则化方法,实现对建筑物轮廓方向的定量描述,并以方向向量为约束条件加强建筑物轮廓的规则特征。通过设计建筑物轮廓向量重组法则,经过分组变换、方向计算和直角改正,获得描述建筑物轮廓的方向向量。再以方向向量作为控制条件,求解旋转基点和调整节点坐标,最终实现建筑物轮廓规则化。试验与主方向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节点整体移动距离和算法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优势,通过规则化方法可进一步减小原始数据的误差。本文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复杂建筑物轮廓方向计算和规则化的问题,而且能够适用于建筑群的方向计算和规则化。  相似文献   
999.
李雯  侯丽陶  张世强 《地理研究》2023,(7):1957-1970
海拔依赖性变暖(EDW)及其机制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目前对于中国西北地区EDW及其与降水相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1980—2019年西北地区185个站点的日气温与降水数据,对西北地区EDW、雪雨比、降雪量、降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整个西北地区秋季、冬季存在EDW,年尺度不存在EDW。从空间分布来看,半干旱区夏季、半湿润区春季和冬季、青藏高原区冬季存在EDW,各气候区年尺度也不存在EDW。②西北地区在空间上雪雨比变化与海拔关系并不显著,只有半湿润区春季雪雨比下降速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其与EDW有显著的统计负相关。此外,半湿润区1000 m以下和1000~2000 m区间春季气温与雪雨比变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③西北地区在空间上降雪降雨量变化与海拔关系也并不显著,只有半湿润区1000 m以上春季降雪量下降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其与EDW有显著的统计负相关。此外,半湿润区1000~2000 m和2000~3000 m区间春季气温与降雪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半干旱区2000~3000 m区间春季、青藏高原区各海拔区间春季、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西部1000~2000 m区间秋季、青藏高原区2000~4000 m区间秋季气温与降雨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北地区EDW与降水相态变化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其相互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云南不同气候区发育于弱磁性砂岩的土壤剖面,分析磁性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赤铁矿和针铁矿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峨山(EF)、普洱(PF)和景洪(F)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为针铁矿和赤铁矿。EF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高,PF和F土壤中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量相对较高;3个研究区均含大量的细粒(超顺磁、单畴等)磁性矿物。2)土壤磁化率与温度和降水无显著相关性,难以作为该区域的气候代用指标。3)赤铁矿和针铁矿比值Hm/Gt和Hm/(Hm+Gt)与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指示温度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