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icrophysical responses to a cloud seeding operation in the Sanjiangyuan region, China. The cloud seeding was performed using a zigzag flight pattern, while the detection phase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back-and-forth flight pattern through the top of a stratocumulus layer.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and 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operation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ective cloud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diferentiate the phase states of cloud particles, and analyz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and ice crystals, the evolution of the cloud particle spectrum, and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The median diameter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in the area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was 3.5–18.5 μm, most cloud particles observed in the 21.5–45.5-μm size regime were ice crystals, while all particles of size 50 μm and above were in the ice phas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typical diameter of cloud particles within 36 km downwind of the cloudseeding operation did not exceed natural fluctuations in the cloud area before the operation;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liquid cloud particles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exceeding 0.01 g m 3). The concentration of ice crystals within the measuring range of the Forward Scattering Spectrometer Probe(FSSP)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water content of ice-phase particles increased, and the average supercooled water content in the cloud decreased from(68.3± 23.1)% before the operation to(34.2± 12.4)%. The efects of cloud seeding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here the content of supercooled water was higher. Little to no efects were observed in parts of the cloud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of supercooled water.  相似文献   
72.
三江源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飞机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的分层垂直探测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秋季典型多层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云系由4层云层组成,Cs(卷层云)和上层As(高层云)为冰云,下层As和Sc(层积云)为过冷混合态云。下层As的云粒子浓度和过冷水含量最大,Sc的云粒子尺寸及谱宽最大,且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性;(2)Sc(下层As及对流泡)中中值直径在3.5~18.5 μm(3.5~ 21.5 μm)之间的云粒子为液相,中值直径大于21.5 μm(24.5 μm)的云粒子为冰相;(3)混合态云中高过冷水区与低过冷水区云的粒子谱分布差异明显,Sc高过冷水区有较明显的淞附增长现象;(4)Sc、下层As云底、对流泡顶高过冷水区的云滴有效半径依次增加。Sc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均值及标准差为69.9±19.4%,且与过冷水含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层As云底高过冷水区的过冷水含量比率无明显变化,其均值及标准差为89.2±8.1%;(5)混合态云各高度层FSSP(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平均粒子谱均为单峰型伽玛分布,混合态云和冰云各高度层2DC(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平均粒子谱基本上都为负指数型分布。  相似文献   
73.
飞机探测云物理数据集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收集大量历史和现今的飞机探测云物理资料,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并进行统一整理、加工、规范和信息化处理,形成了具有规范格式和详细说明文档的"飞机探测云物理数据集"产品.该数据集产品具有分类查询、数据导出、格式说明等功能,可以按照时间属性、地理空间属性、数据种类等不同属性对该数据集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多元化使用.借助于"气象科研数据共享平台","飞机探测云物理数据集"产品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应用基础上,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许多科研或业务项目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和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地理国情监测的意义,地理国情监测的措施和地理国情监测的测绘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75.
乘坐飞机旅行,已经被公认为最快捷和安全的方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每年乘坐飞机的平均次数越来越高。但是,有一个数字,未必随着乘机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就是对整个飞行过程尤其是航空气象保障方面了解的程度比率。  相似文献   
76.
<正>1云雾物理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1.1环北京春季大气气溶胶分布、来源及其与CCN转化关系的飞机探测利用2009年春季开展的"环北京云观测试验"观测的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据,研究了试验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与CCN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气溶胶基本分布在4500 m以下的区域,量级可以达到103 cm-3。4500m以上气溶胶呈显著下降趋势,量级仅为10 cm-3;气溶胶平均直径在0.160.19μm之间。4500m以下气溶胶平均粒子谱呈双(多)峰分布,而在4500m以上基  相似文献   
77.
秀场     
《地图》2012,(2):14-15
"未来飞机"将问世近日,三家全球顶级飞行器研发机构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要求设计了未来概念的"绿色飞机",这款飞行器有望在2025年左右问世。"绿色飞机"突出了精简、环保的特征,其基本指标将比1998年的飞行器油耗标准减少50%,并减少75%的有害气体排放。三个设计团队的方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盒式机翼气动布局"设计以其炫酷的造型备受瞩目。该飞行器使用  相似文献   
78.
“2007.7.6”飞机颠簸事件数值模拟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赵琳  田军  李银芳 《气象》2009,35(10):40-49
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7年7月6日发生在菲律宾南部海域上空的一次民航飞机颠簸事件.结果表明,综合分析WRF模式计算得到的Ri和EI等预报指数,能够确定飞机颠簸发生的区域、高度和强度.飞机遭遇颠簸的区域是位于涡旋云系外围的螺旋云带的上空,飞机在飞越由重力波形成的螺旋云带时,在强烈的垂直上升和下沉气流的转换区域产生了急速的上抛和下降运动.  相似文献   
79.
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特征飞机观测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7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有效半径要达到10~16μm。  相似文献   
80.
陕西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玲  郭强  李燕 《气象科学》2010,30(3):378-381
应用针对陕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特点设计的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对2002、2003、2006年春、秋季飞机增雨分别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春季11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1.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0.3 mm;秋季13架次08?20时平均增雨量3.6 mm,作业后3 h平均增雨量1.3 mm;通过成对试验符号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优于5%,表明作业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说明了统计方案的可行性。基于该区域回归统计方案开发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增雨效果的及时、客观、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