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65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1041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关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相似文献   
53.
付建德  徐刚 《浙江测绘》2005,(4):20-21,24
本文通过对乐清市龙西乡农村住房受到的洪水、地质灾害影响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目标和设计方案,特别对数据库的设计、洪水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模拟、住房人员的防灾管理以及GIS应用的实现方案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54.
岩石边坡系统是一典型灰色系统,其变形发展过程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完成。尽管传统GM(1,1)模型预测有很多成功的实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预测偏差过大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逐步迭代法GM(1,1)模型不仅收敛速度快,而且与原始数据库序列的凹凸性保护一致。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马步坎边坡预测测点G1沉降和开裂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逐步迭代法GM(1,1)优化模型计算精度较传统GM(1,1)模型和背景构造法GM(1,1)优化模型高,较好地反映了岩石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55.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56.
文章对遵义市城区及周边地带各地质时代的页(泥)岩已有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归纳和适当的野外调研,认为区内制砖页(泥)岩层位可分为三类,第一、二类利用价值小或仅有部分可以利用,第三类则易于露采,大部分可利用,其层位为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三叠统夜郎组九级滩段,是区内可作制砖页(泥)岩利用最有开发前景的层位。同时对页(泥)岩的形成沉积环境作了简要分析,对其资源量进行了概略估算,经优化筛选,提出了10个供制砖厂企设置布局和矿源地选择之前需进行地质勘查的区块。  相似文献   
57.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中国南方某省所辖城市近年来N0x污染指数的测量数据的统计资料,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探讨了大气中氮氧化物指数的变化趋势。所建模型残差仅1.17%,关联系数为0.9067,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可以为管理规则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8.
零价铁去除Cr(Ⅵ)的批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零价铁去除Cr(Ⅵ)的一系列批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对于相同粒度的铁屑(比表面积2.89m^2/g),固液比由05g/100mL增加到2.0g/100mL,Cr(Ⅵ)质量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所需反应时间从26.7min降为3.6min;在固液比相同、原水中Cr(Ⅵ)质量浓度不超过30mg/L时,原水质量浓度增大,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反应时间增加;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可提高零价铁与Cr(Ⅵ)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9.
用WRF与MM5模拟1998年三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健  赵平 《测绘科技动态》2003,61(6):692-701
使用NCAR和NOAA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和UCAR/PSU的MM5(v3)模式,对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三次强降水过程,即5月的1次华南暴雨过程,7月初的1次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和7月下旬的1次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成功模拟这几次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与MM5对比,WRF更好地模拟了引起这几次降水过程中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和移动过程,从而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好于MM5。但在这几次过程中WRF模拟的降水都较MM5为小,也小于实况值,分析可见,WRF模拟的垂直速度明显小于MM5的模拟结果,这可能是导致模拟的降水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对2003年2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寒潮降温降雨(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如阻塞高压、高空槽、横槽、中低层暖式切变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寒潮降温降雨(雪)天气是在高空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崩溃、巴尔喀什湖至准噶尔盆地的横槽转竖,冷空气从西北路径东移南下,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的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对于做好寒潮天气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