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332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直罗油田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以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为主,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大量的自生矿物对原生孔隙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较强的成岩后生作用使得储层以粒间溶孔及原生粒间余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以小孔隙、小喉道为主要特征,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分布主要与其在砂体中的分布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2.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开展的,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有机酸来源和分布及期 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地层水成因与演化、烃类与岩石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等,并展望了其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3.
粘土矿物在油田保护中的潜在危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系统分析了储层中常见粘土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其性质、描述了这些粘土矿物在储层中的产出状态,论述了它们在多种油田改造措施中造成储层伤害的共性与特殊性,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伤害机理,并提出了油田储层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
把一种确定任何形状和规模正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的通用自动方法应用于尼日利亚Nun River油田的三维地震反向数据中,除了计算断层几何形态外,此法亦自动追索扩张方向,而不需要事先对断层形状或扩张方向有任何了解。  相似文献   
55.
内蒙古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碎屑岩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资料,研究了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砂砾岩。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对沙海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6.
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本项研究中,根据Pr/Ph比值,β-胡萝卜烷类化合物丰度,甾/藿比值,单甲基高位取代支链烷烃,OEP值,升藿烷C3122S/(22S+22S)比值等参数,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该为该套地层只于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及经历了强烈的细菌改造。  相似文献   
57.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八五”期间是江苏油田历年来非地震勘探工作量最大、开展项目最多的时期,这为油田拓宽勘探领域,尤其是深层勘探发挥了作用。1 非地震勘探工作“八五”期间江苏油田的非地震勘探(表1)共开  相似文献   
59.
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或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搞好油田注水开发的基础。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秦家屯油田储集层对流体速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盐敏表现为中等偏弱盐敏性,对酸表现为无敏感性,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也随之增大,并未出现“桥堵”和“卡堵”现象,说明储层中不稳定的固相颗粒含量低,不能堵塞地层,油层增产可采用提高注入速度、酸化等措施,油层水敏为中等偏弱到中等偏强,注水前要注入稳定剂。碱敏表现为弱碱敏或中等碱敏,对该区三次采油作业中,尤其是碱水驱油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0.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 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文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文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 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 ,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文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文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文昌组的唯一证据.文昌组烃源岩对珠一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著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