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1177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6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云南和四川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消除S波观测谱中的传播路径、场地响应、仪器响应、噪声等的影响,得到中小地震的震源谱。根据Brune震源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计算了云南地区2121次ML2.0~5.3地震和四川地区323次ML3.0~5.1地震的应力降参数Δσ,分析了云南地区和四川地区中小地震应力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3~47.55MPa,其中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占4.8%,Δσ的年均值在2.30~5.05MPa之间;四川地区应力降范围为0.19~47.47MPa,其中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占21.7%,Δσ的年均值在5.11~8.72MPa之间。Δσ≥10.0MPa(高应力降)的地震主要分布在滇西北至滇东北及川滇交界一带,尤其是在龙门山断裂带有较明显分布。龙门山断裂带Δσ≥10.0MPa的地震占35.8%,Δσ的年均值在5.20~12.09MPa之间,2004~2007年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增多,反映了汶川8.0级大震前的高应力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2.
Estimation of specific yield (Sy) of an aquife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an experimental drainage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specific yield of an alluvial aquifer of the Platte River valley, Nebraska, USA. Sets of sediment cores with continuous interval depth were collected to plastic tubes using the direct push technique and then taken to the laboratory. During the Sy experiment, those sediment cores were re-saturated by placing them vertically in a large water tank. Sy was determined by the water drained from the sediments by force of gravity in a bracke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Sy varied largely with depth at each site and the variability for Sy with interval depth between the test sites is also observed. This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Sy might result from the variation of grain size, grain shape, sorting and compaction of sediments in different cores with interval depth. The Sy for all sediment cores ranged from 0.01 to 0.18 and the mean value was 0.08±0.04. Our drainage method can functionally preserve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 their original state and it is easier to experiment at a lower expense.  相似文献   
963.
水系是具有高度结构化特征的复杂空间数据,在不同水文条件和地形环境下发育的水系形态可以表现为多种模式,如格状河系、羽毛状河系、平行状河系等,使得水系选取具有较大难度。探讨了河流分级(汇流区域特征)、河网结构层次化(河流分布的地理特征)与水系选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流域的河流自动选取,从河流的局部重要性出发,考虑河流的分级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确定选取单元为流域;二是对流域内河流通过等级关系选取高等级河流,同等级间河流根据长度、密度、河流间距离等综合指标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964.
蓝颖春 《地球》2015,(4):71-73
到2020年前后,中国规划的除西藏外的大部分水电工程将开发完毕,中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将逐渐向西藏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西藏将成为国家水电开发重点地区。而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这几条江是国际河流,不归中国一国所有。国际河流的用水分水矛盾,往往是国际冲突的导火线。目前,中国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国际协议来共同管理国际河流水资源。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多源数据的近50 a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变化极大影响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和Landsat8数据,分别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冰川识别方法和波段比值法获取了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信息,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1964年)、第二次(2009年)冰川编目数据与1998年、2003年TM影像冰川目视解译结果等四期的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1964-2013年50 a来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冰川自2009年以来有略微增加的趋势,2013年冰川面积比2009年增加了10.25 km2,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以来冰川的快速消融;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总体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从1964年的673.61 km2减少到2013年的512.07 km2,面积减少161.54 km2,减少23.98%;近50 a来,流域内冰川面积在海拔4500 m及以上呈净增加趋势,而在海拔4500 m以下呈净减少趋势,冰川在海拔(4000±100) m左右退缩的速率最大,高达0.5 km2·a-1;冰川面积的减少主要体现为大量的冰舌后退和小面积冰川的快速消融,超过85%的冰川冰舌后退距离在200 m以上;该流域的冰川变化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坡向,在南坡向上出现明显的先减少和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加率分别为0.26℃·(10a)-1和16.07 mm·(10a)-1.研究结果表明气温的持续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分别是导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减少期和增加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6.
云南省南涧地区景星组一段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描述了云南西部南涧县公郎乡土关庄景星组一段实测地层剖面,讨论了云南南涧地区景星组一段岩石地层、接触关系及岩相特征,通过剖面测制得出景星组一段岩性为灰白色砂岩及紫红色泥岩,认为该区景星组一段主要是河流相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967.
王继燕  罗格平  鲁蕾 《地理研究》2010,29(10):1899-1908
下垫面状况是影响地表反照率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方法获取地表反照率时空特征是研究地表下垫面状况的有效手段。天山北坡具有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景观和山盆地貌格局,这一独特且复杂多样的地表下垫面特征形成了特有的垂直分布的地表反照率。通过对三工河流域TM影像进行地形校正,基于6S(Second Simulation of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模型分析地表反照率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基于中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地表反照率反演适合于地表起伏明显的天山北坡地表反照率的分析。由于受到地表覆被类型及地表干湿程度的影响,三工河流域地表反照率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山森林带和低山干草原带受地形起伏和阴阳坡作用,其地表反照率表现出有规律的上下波动。绿洲区随着地表覆被类型、作物结构和作物物候的变化,地表反照率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968.
<正>误区一堤岸越"硬"越好受传统治水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河流治理中通常是吃"硬"不吃"软"。"硬",是指单一从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考虑,在治理中所用的材料多是硬质材料,  相似文献   
969.
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对下游悬沙通量影响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对坝下游泥沙通量影响的定量估算是一个国际前沿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长江干流上寸滩、宜昌、汉口、大通四站及其间的支流控制站的水沙监测数据,结合对于流两侧不在支流控制站监测范围的"未测区"水沙贡献的估算,建立了悬沙收支平衡和悬沙输运经验关系,从而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对大坝下游(至河口)悬沙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一期(2003-2005年)和二期(2006-2007年)蓄水期间水库的悬沙淤积比分别为64%和83%.(2)受坝下游河床冲刷和支流来沙补给的影响,三峡水库一、二期蓄水分别导致宜昌站悬沙通量下降62%和82%,汉口站悬沙通量下降37%和54%,大通站悬沙通量下降28%和40%.(3)与蓄水前的5年(1998-2002年)相比,蓄水后的2003-2007年上述三站悬沙通量分别下降354×109、172×109和163×109kg/a,其中三峡水库蓄水的贡献分别占41%、55%和45%.以上认识对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河流建坝的环境效应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70.
新课引入 展示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的材料,要求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以此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