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9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966篇
测绘学   384篇
大气科学   589篇
地球物理   766篇
地质学   5547篇
海洋学   53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05篇
自然地理   42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CINRAD/SA雷达两种识别跟踪产品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敏  吴翠红  王珊珊  周金莲  吴涛  苟阿宁 《气象》2012,38(6):722-727
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提供的2007--2008年灾害性天气个例档案为基础,对CINRAD/SA雷达风暴识别跟踪和中气旋产品做了定量评估,同时就评估结果与美国同类产品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风暴识别与跟踪产品基本能满足临近预报的需要,但存在漏识别和错误跟踪现象,且30min以后单体位置预报误差较大。中气旋产品评估结果与美国产品差异不大,基本能自动识别风暴涡旋,但存在漏报,且虚警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3.
2010年福建一次早春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以及建阳、龙岩、长乐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3月5日福建中北部地区5cm强降雹的两个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暖盖、强垂直风切变、中高层正涡度区及地面中尺度低压为超级单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两个超级单体都是由多单体合并后发展起来的,在成熟阶段以右移为主,属长寿命右移风暴:第一个超级单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形作用和新单体的并入经历了3次加强过程,低层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高层三体散射特征;第二个超级单体经历了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3个阶段,成熟阶段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倒"V"形回波特征,中高层有明显向右伸展的云帖。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中气旋都是由中层发展起来,随着中气旋强度不断加强和厚度加大,最强切变中心突降时出现冰雹、大风强对流天气。通过对第一个超级单体中气旋流场分析,发现风暴前、后侧的下沉气流与低层入流形成了明显的辐合旋转作用,下沉的干冷气流进一步推动低层的暖湿入流,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风暴顶形成强辐散,使得风暴长时间维持。第二个超级单体在风暴减弱阶段,风暴右侧出现中气旋分裂,之后减弱、消失。产生强对流天气时,中高层维持高反射率因子,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风暴顶强烈辐散以及较大的VIL密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多普勒天气雷达中气旋算法是为探测直径在1.8~9.2km(1~5nmi)的中气旋而设计的。绝大多数强龙卷都属于发生在中气旋内部的超级单体龙卷,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气旋都能发展成龙卷。文中引入中气旋核的逾量旋转动能(ERKE)概念,结合中气旋算法和速度产品,分析了龙卷和非龙卷中气旋个例维持期间ERKE值的演变特征,并计算了一些超级单体风暴个例的中气旋初始的ERKE及其权重高度值。结果表明,与非龙卷中气旋相比,龙卷中气旋中ERKE的值普遍较大且其权重高度较低;超级单体风暴的初始中气旋ERKE值及其权重高度可以有效地区分中、低对流层中的龙卷和非龙卷中气旋,并可作为龙卷中气旋识别的定量指标。同时在我国平均中气旋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还绘制了ERKE图解,可从中气旋旋转速度和旋转半径快速查得对应ERKE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回波强度、回波速度等产品来判断分析,得出牡丹江地区此次局部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具有移动速度缓慢、高度高、中心强度强、速度场上有明显的逆风区结构、垂直风切变明显等特征,利用这些回波特征是判断此次局地短时暴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6.
利用PSU/NCAR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成功模拟了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和降水分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尺度涡旋自组织过程对热带气旋Bilis产生局地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发强降水的对流系统不是来源于热带气旋螺旋云带内的对流云团,而是受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与局地地形影响下形成的多个中小尺度系统之间自组织的结果;(2)与0604号热带气旋Bilis登陆前后24小时的强降水相关的自组织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即第一阶段的双涡自组织过程和第二阶段的多涡自组织过程;(3)局地多尺度涡旋之间的自组织过程,是0604号热带气旋Bilis陆上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探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18—20日湖南省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该过程中"列车效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结果表明:深厚湿层是产生高降水率的水汽来源,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对流系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可使强降水维持更长时间,有利于大暴雨产生;低质心、高效率的大面积降水回波(≥40 dBz)较长时间源源不断从湘北经过产生"列车效应",导致湘中以北大范围暴雨甚至大暴雨;冷暖平流和辐合相叠加的径向速度特征、中气旋、低空急流的维持使"列车效应"长时间维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快速识别强降水回波和"列车效应"并对其维持时间作出预测,可为及时、准确发布暴雨预警与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利用Doppler雷达产品,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T639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22日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罕见局地强降水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和强降水发生时间与落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的冷低压东南象限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2010622”罕见局地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近低层至地面的中尺度切变线、辐合线以及冷锋是局地强降水发生的触发机制。近低层存在着强盛的西南及东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及其在山前的强烈辐合,为南部山区罕见局地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条件。多个中-γ对流单体沿特殊地形滚动更迭是局地强降水天气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中气旋的出现对局地强降水的发生有很好的先兆性和指示意义。强降水发生在回波强度大于50 dBz、回波顶高度大于5 km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大于45kg·m-2以及中气旋的重合区域内。可用中气旋提前20 min预警短时局地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9月4日豫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低压环流前部,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速度场的辐合为中气旋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持,大气的不稳定和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形成和发展,中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一、引言随着微型芯片及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发展,高性能的芯片和精确可靠的微型传感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日常的手机到高科技的无人机,MEMS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Trimble基于高效的第六代定制的测量型GNSS芯片和基于先进的M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