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测绘学   457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1922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310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冰芯记录表明,在过去的冰期期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在极地大洋生长的浮游生物是主要怀疑对象,因为CO2通过光合作用被吸收,而在有机物沉到洋底时停止了循环.对于气候来说,非常需要对浮游生物生产率进行一次很好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
本文简要介绍了前苏联近七十年来海冰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采用的一些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3.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24.
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及其在珠江口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水中悬浮物、污染物和水分子等的散射和吸收物理机制建模是实现水污染定量遥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一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简单易行,但在浑浊度较大时其精度不高.在基于一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次散射的能量组成特点,提出再考虑二次散射可使模型的精度显著提高且不至于使模型过于复杂;导出了二次散射的补偿因子,同时给出了考虑二次散射因子的简单计算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珠江口水域的水污染遥感的结果表明,较之基于一次散射的模型,考虑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在精度上有明显改进.遥感提取结果显示,珠江口水域重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伶仃洋东北部,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深圳湾.  相似文献   
25.
北大西洋海流是大洋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热带的热量从墨西哥湾传输到北大西洋北部。这些热量被释放进向东移动的气团中,极大地改善了欧洲北部的冬季气候。我们通过模式模拟预测出:随着CO2浓度的持续增加(IPCC第3个评价报告:气候变化,2001),下个世纪的大洋循环会极大地减弱。自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以来,我们开始观察到由于来自Nordic海的流量减少,北大西洋北部的海水不断淡化(Hansen等,2001;Dickson等,2002)。  相似文献   
26.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he study of Song (2004) for random interracial waves in two-layer fluid is extended to the case of fluids moving at different steady uniform speeds. The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random displacements of the density interface and the associated velocity potentials in two-layer fluid are solved to the second order, and the wave-wave interactions of the wave compon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aves and currents are described. As expected, the extended solutions include those obtained by Song (2004) as one special case where the steady uniform currents of the two fluids are taken as zero, and the solutions reduce to those derived by Sharma and Dean (1979) for random surface waves if the density of the upper fluid and the current of the lower fluid are both taken as zero.  相似文献   
27.
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s)是频率范围介于局地平均Brunt-V¾is¾l¾频率和0.05Hz(涌浪频率)之间的一种海洋波动,其能量在深水大洋中一般甚低,但在浅海中却很强.该波动的研究对于浅海海洋内部混合、近岸海洋工程、海洋生态学、海洋沉积学及军事海洋学均有重要的意义.Munk[1]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类波动,然而主要由于观测技术的限制,对于该类波动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迟缓.  相似文献   
28.
研究协方差阵Σ的二次型容许估计问题。设 y1,y2 ,… ,yniid,n≥ 2 ,y1与 p维正态分布N (β,Σ )有相同的前四阶矩。其中β =(β1,β2 ,… ,βp)′∈ Rp与Σ =(σij) p× p >0均未知。记 y =△ (y1,y2 ,… ,yn)′。在二次损失 L (d ,Σ ) =tr(d -Σ) 2下给出Σ的二次型估计 a S2 + nby-y-′是容许估计的必要条件为 :(n - 1) a + b + 2 max(a,b)≤ 1。此必要条件比张立振等协方差阵的二次型容许估计中的必要条件有了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29.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8年秋季(10、11月)、1999年春、秋季(4、5、10月)5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区微、次表层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概况,讨论了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因海况及季节不同,富集因数(EF)与其他海区的有所差别;无论夏季或秋季,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中无机氮都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余水层则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态。结果还表明,微表层、次表层海水中NH4-N与BOD5、COD测值都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PO4-P和SiO3-Si含量均无相关,说明大亚湾海区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含磷有机物丰富。  相似文献   
30.
测定北方期年代的海底研究JeffHecht参加大洋钻探计划的一个国际地质学家小组收集的新证据表明北半球冰原开始扩展的时间要比通常认为的早5Ma。从海底搜集的沉积物表明,在大约7Ma以前,格陵兰东南部为冰原所覆盖。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认为较寒冷的气候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