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9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338篇
测绘学   35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379篇
海洋学   37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2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Mineral deposit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rth's crus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Earth, controlled by the gravitational contract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lighter elements, such as radioactive, halogen-family, rar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alkali metals, migrated upwards; whereas heavier elements, such as iron-family and platinum-family elements, base metals and noble metals, had a tendency of sinking to the Earth's core, so that the elements iron, nickel, gold and silver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rth's core. However,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ifie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 existence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viscosity differen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arth resulted in vertical material movement manifested mainly by cascaded evolution of mantle plumes in the Earth. The stratifications and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Earth were interdependent and constitute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mantle-core movement.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地下水中铜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铜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铜元素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3.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垂向分带及油气藏流体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古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可溶性岩石和具溶蚀性的流动水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古岩溶与古风化壳常共生.受储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构造圈闭分割性、流体分布不完善性及高地温场等因素影响,流体在古潜山奥陶系储层的分布很复杂,孔、洞、缝发育程度及搭配好坏是决定油气产量的核心,圈闭条件与流体分布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4.
碱熔沉淀-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多元素   总被引:14,自引:1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过氧化钠焙融或偏硼酸锂熔融分解样品,将提取液碱性沉淀,通过过滤分离掉大量熔剂,再将沉淀用酸复溶后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26个元素。通过对比,偏硼酸锂熔融—酸提取—碱性沉淀的方案,空白低,易操作,成本低,大多数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n=10),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5.
林学辉  刘昌岭 《岩矿测试》2003,22(3):225-227
建立了用单道扫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珊瑚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珊瑚礁样品经酸溶解后,直接进行Ca、Mg、K、Na、V、Sr、Ba、Co、Ni、Pb、Li、Rb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4~0.1mg/L,精密度RSD<5%(n=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105%。测定w(CaO)为50%的样品,结果与传统的EDTA容量法相符。方法经碳酸盐岩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可行,已用于大批量的珊瑚礁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6.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本文重点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 ,并剖析了典型矿床在垂向上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相山矿田主要经历了两期铀矿化作用 ,第一期为铀 赤铁矿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1 1 5± 0 6Ma ;第二期为铀 萤石 水云母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99± 6Ma。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 ,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有关 ,第二期成矿作用则主要与因太平洋板块的松弛作用而形成的区域性伸展、裂解及中基性脉岩的活动有关。相山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不仅在平面上存在东碱、西酸的演化趋势 ,而且在垂向上还存在上酸、下碱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相山矿田成矿机理的深入探讨 ,认为相山矿田是成矿元素多阶段富集、成矿热液多期叠加以及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7.
森林沼泽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浚  丁汝福  陈伟民 《物探与化探》2003,27(6):431-434,448
通过景观调查和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试验,对我国东北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存在形式、迁移富集机制、影响因素、采样介质、采样粒度、采样方法等理论和方法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该类地区元素表生分散富集的某些地球化学规律和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8.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29.
成都市浮尘物理与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成都市一环、二环路交叉处和纵贯市区人民路浮尘进行粒度、X射线衍射物相、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成都市浮尘的成分、元素含量、组合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降低浮尘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0.
介绍了呼和浩特市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土壤次生环境进行了质量分区划分,探讨该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元素迁移概略,提出了土壤环境地球化学治理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