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辽西北票地区南天门断裂的第四纪活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对断层角砾,断层泥的ESR法年龄测定和断层上盘黄土的光释光法年龄测定,认为辽宁北票发生于中生代燕山期的南天门断裂,也是一条切割了晚更新世马兰黄土的第四纪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2.
】应用晶体光学中的光率体原理对宝石折射仪测试应用问题作较为详尽的论述,特别对一轴晶、二轴晶宝石测试所遇到的各种现象作进一步全面探讨,并给予确切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光石沟含铀花岗伟晶岩的构造环境、成岩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并运用微量元素定量模型模拟了其形成过程。研究表明,花岗伟晶岩是在大陆火山弧环境,由89.7%的秦岭群和10.3%的上地幔物质,经35%左右部分熔融形成的重熔岩浆结晶分异而成。  相似文献   
94.
张邦琨  陈官文 《贵州气象》1998,22(5):13-16,25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用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2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95.
96.
在渭河流域东部老官台(LGT)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系统采集了15个黄土释光测年样品,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混合矿物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测定结果表明:红外之后蓝光释光([post—IR]OSL)的年龄偏大,红外释光(IRSL)的年龄偏小或与蓝光释光(BLSL)的年龄基本一致,应用IRSL和BLSL信号测定的OSL年龄整体偏小可能与测定样品中长石矿物的异常衰退有关,而[post—IR]OSL信号由于很少发生异常衰退问题,使得其年龄可靠性更高。基于测定的[post-IR]OSL年龄,结合该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进一步探讨了渭河流域东部自全新世以来发生的两期土壤侵蚀事件,第1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12.40~9.34 kaBP,即全新世大暧期来临之前的气候转暖期间;第2期土壤侵蚀事件发生在约4.60~3.76 kaBP,即全新世大暖期即将结束、气候开始出现恶化、黄河中游地区夏文化发展的时期,这为深入探索夏代发生的大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区两期显著的土壤侵蚀事件的发现,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千年到百年尺度上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97.
The star 1-1-42 (=vZ1390), a cluster member in M3, located near the red edge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of the horizontal branch, was discovered by Roberts and Sandage as a low amplitude variable, it was designated as V204 in the "second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in globular clusters", but its coordinates given in all versions of this catalogue are wrong since 1955. We argue that V204 is indeed a low amplitude HB variable star, located near to the red edge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with a period of 0.74785d and an amplitude of about 0.04 mag in V.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d cluster member star 1-1-39 is a low amplitude variable with a period of 1.16^d and amplitude of about 0.03 mag in V which might be pulsating at the second overtone.  相似文献   
98.
从忽略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光脉冲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在光纤正色散区,利用傅立叶变换和反傅立叶变换模拟了不同初始啁啾的二阶与四阶超高斯光脉冲波形随距离的三维演化.分析讨论了脉冲沿锐度以及脉冲预啁啾对脉冲波形演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不论脉冲有无预啁啾,光脉冲波形最终都将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展宽.但是负预啁啾将使脉冲波形在脉冲传输的初始阶段发生严重的畸变,即脉冲会分裂成尖峰结构,并且尖峰的数目和能量分布随距离而变.而当预啁啾为正或零时,脉冲前期的畸变很弱.随着脉冲沿锐度的增大,脉冲畸变会加强.此外,在脉冲的前后边缘会出现矮小的峰.整个脉冲波形都是中心对称的.  相似文献   
99.
李学清 《地质论评》1947,12(Z1):139-144
农历正月二十七日,为章爱存老师七旬寿辰,地质论评特出专刊以资纪念。著者忝列门墙,平素对章师之道德文章,极为敬佩。溯民国二年,著者初进地质研究所?时,第一学期章师教授矿物学一科,时隔三十馀年,矿物学之在中国,未见发达;固因研究材料缺乏,与设备欠周,而矿物学无专系之设立,以造专门人材是为主要原因。今草拟‘设立矿物学系’一文,以纪念章师接著者以矿物学之智识,并以祝章师之寿也。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