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60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介绍了内波的概念、沉积实例、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等;还对内波沉积作用机理作了深入分析。大多数海洋和湖泊中都有内波存在,其波幅可以是表面波的20~30倍,是海水混合和海底沉积物二次搬运的重要营力。内波形成的沉积物规模可以很大,沉积物中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内波沉积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海相油气勘探领域。目前对内波沉积物的成岩特征和含油气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应从沉积特征、地球物理响应、测井响应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完整的识别标志;还应该与海洋学、水动力学等研究紧密结合,深入探讨内波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52.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用于观测海洋内波的数据源越来越丰富。本文基于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连续观测的优势,开展了FY-4A气象卫星海洋内波观测研究。首先计算得到了FY-4A遥感影像耀斑区位置,并基于遥感影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以此为依据选择了适用于内波观测的FY-4A数据,对比了FY-4A与MODIS遥感影像成像的差异,表明了在一定条件下FY-4A遥感影像可观测到海洋内波;最后本文利用FY-4A遥感影像计算了内波的传播速度。本研究表明随着遥感器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海洋内波观测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为海洋内波的研究提供跟踪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253.
日本海富山深海水道堤坝大型泥波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深海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项目(ODP)的实施,在现代深海海底发现了大型波状沉积体,多数为泥质、含粉砂质泥,少数为砂质,这些波状沉积体被统称为沉积物波.沉积物波可以发育在陆坡到深海平原的任何位置,面积从几平方千米至数十万平方千米,波长为1~15km,波高为5~100m.地震剖面中沉积物波横向上具有波状叠覆特征,纵向上常常呈现波状上攀现象.  相似文献   
254.
SAR图像数据量的激增,迫切要求一种自动的内波检测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解译。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平稳小波变换(SWT)的SAR图像内波检测方法,利用SWT对SAR内波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计算SWT系数的小波梯度信息,通过模极大值搜索方法进行内波边缘特征提取。最后通过南中国海东沙群岛观测的多幅SAR图像进行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平稳小波变换对于SAR内波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5.
Nonlinear internal waves(NIWs) are ubiquitous around the Kara Sea, a part of the Arctic Ocean that is north of Siberia. Three hot spot sources for internal waves, one of which is the Kara Strait, have been identified based on Envisat ASAR.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NIW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tide and topography across the strait is studied based on a nonhydrostatic numerical model. The model captures most wave characteristics shown by satellite data. A typical inter-packets distance on the Barents Sea side is about 25 km in summer, with a phase speed about 0.65 m/s. A northward background current may intensify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during generation, but i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ted waves. The single internal solitary wave(ISW) structur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follows major wave trains, with a distance about 5–8 km. This wave is generated with the leading wave packets during the same tidal period. When a steady current toward the Kara Sea is included, the basic generation process is similar, but the waves toward the Kara Sea weaken and display an internal bore-like structure with smaller amplitude than 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 In winter, due to the growth of sea ice, stratification across the Kara Strait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salinity, with an almost uniform temperature close to freezing. A pycnocline deepens near the middle of the water depth(Barents Sea side), and the NIWs process is not as important as the NIWs process in summer. There is no fission process during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256.
在多波束测深过程中,海洋内波对多波束测量精度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由此会产生测量的地形出现起伏、扭曲等非正常现象。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大致阐述了目前海洋内波的研究进展,以及海洋内波成因和影响方式的研究程度,对海洋内波的主要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基于实例分析,对试验海域海洋内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猜想。本文的分析研究对多波束测深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7.
基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南海北部陆坡区潜标观测的高分辨率流速数据,本文研究了海洋上层细尺度流速剪切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流速剪切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北部上层的细尺度流速剪切主要受亚惯性运动、近惯性内波、全日内潮和半日内潮四种过程控制。其中,风生近惯性内波和中尺度涡旋所对应的亚惯性运动是造成上层流速剪切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往研究强调的全日和半日內潮的贡献则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季中尺度暖涡能够极大地增强海洋上层的亚惯性剪切;夏、秋季南海活跃的台风所激发的近惯性内波能够造成近惯性剪切增强。另外,研究还发现,背景涡度对近惯性剪切具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即负涡度相较于正涡度更有利于近惯性剪切增强。该研究所揭示的流速剪切的时间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对改进海洋混合的参数化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8.
2005年7月28日热带风暴天鹰(Washi)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海域生成,并向西北偏西推进,在7月29日增强为一个热带风暴,于7月30日在海南岛登陆。布放在南海西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锚系测站记录了天鹰过境期间温度和海流的响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热带风暴的强风应力引起强烈的垂向混合作用,使海表面温度下降2℃,混合层加深20 m,并且8 m以下各水层也都有明显的降温过程,但降温幅度低于8 m层,降温开始的时间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后。台风过后,观测海域的近惯性内波显著,其频率为8.1×10?6 Hz,略高于当地的惯性振荡频率(7.75×10?6 Hz)。滤波后的海流数据分析显示,近惯性波动是从海面向深海处传播的,其影响大约持续了10 d。本研究丰富了南海在台风期间响应过程的认识,可为近海海洋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9.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洋内部密度层化水层间的一种波动。海洋内波对潜艇活动的安全以及水中兵器的使用效能等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本文就海洋内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已有成果以及研究海洋内波预报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0.
海洋内波ADCP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内波与声场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波是影响声信道特征的重要因素;反之,受内波影响的声场也包含着海洋内波动力过程的信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工程的角度上介绍了利用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对海洋内波进行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海试情况给出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对海洋内波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