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5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1973篇
测绘学   605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4399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61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介绍了某地地面塌陷的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析了该地地面塌陷的成冈,说明了调查和分析这一类地面塌陷成因的基奉方法和应急处理描施,提醒人们采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地质环境条件有者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2.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73.
李德荣 《广东地质》2003,18(3):20-26
主要介绍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广东省英德市寻找隐伏岩溶水的多种经验方法。根据地面塌陷的成因、特点以及找水标志,设计供水井位,寻找岩溶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研究和利用这些经验,对于寻找隐伏岩溶水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
湖泊纹层状沉积物是在湖水分层的条件下缓慢沉积的。这些沉积物在沉积以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同生期的改造作用,如季节性湖流的微弱冲刷、湖水中溶解氧对有机质的氧化、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质的氧化和硫化物的形成、有机质分解形成的偏酸性底层湖水对碳酸盐的溶解和磷的迁移造成的藻类勃发等,使纹层在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在对纹层进行古气候、古环境恢复的时候,这些同生期的变化不能被忽视。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古气候、古湖水沉积环境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5.
北江大堤石角管涌多发段基岩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的地勘工作发现,北江大堤石角管涌多发地段基岩存在强透水破碎带、溶孔、溶隙及纵横交错的节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表明,基岩地下水与外界水力联系密切,堤内管涌水除来自第四系冲积层地下水外,亦有部分是基岩水,为下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桂西北高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广西田林县高龙乡。含矿硅质岩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而非首人认为的断裂破碎—热液硅化交代岩。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典型的同生沉积—准同生成岩的成因特征,矿床属同生沉积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后生热液改造型。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关系密切,含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深循环盆地卤水和与沉积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的埋藏古海水,流体的运移方式以压实驱动流为主,含矿流体主要以沉积喷流方式成矿。  相似文献   
77.
受玄武岩盖层的影响,石林地区的地下水在雨季和旱季对碳酸盐岩都具有侵蚀性,玄武岩盖层空气CO2呈现出低—高—低的双向变化梯度。溶蚀试验表明.地下0~0.6m,水平方向的溶蚀量大于垂直方向的溶蚀量,而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方向的溶蚀量大于水平方向。富含CO2的水通过具有最大渗透张量和较小主轴倾角的玄武岩裂隙下渗,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表现为一个脱钙、富铝铁、硅迁移的复杂过程,并在地下0~0.6m形成许多水平凹槽、穿洞等岩溶形态,而地表0.6m以下以垂向溶蚀为主,有利于石柱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78.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0.
白彦飞 《地下水》2003,25(4):218-220
本文主要根据水泉湾泉和李家庄泉泉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本区内岩溶的发育特征和岩溶地下水的循环规律.研究分析了水泉湾泉和李家庄泉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