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古生产力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在能量循环过程中固定能量的速率。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研究包括古生产力的大小及其组成研究两个方面。目前主要通过有机碳、生物硅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来评估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大小;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包括正烷烃、萜类、甾类分子标志化合物等指标来研究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组成。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定量化研究比较欠缺,仅在有机碳、生物硅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方面建立了数学模型,且多是对海相盆地古生产力指标的直接沿用;而在色素、湖相碳酸盐等具陆相特点的指标方面仅见部分定性研究。在地学应用方面,以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研究为基础的地球生物学方法,在正演陆相烃源岩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2.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记录的浮游光合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一致,揭示在长时间尺度上,浮游光合生物的生长受海水磷含量控制.1500万年以来,大陆风化磷通量急剧增加,致使海洋磷浓度和磷沉积通量增加.海洋磷浓度增加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力,导致海洋大气中生物气溶胶浓度升高,最终通过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驱动晚新生代全球变冷.  相似文献   
93.
94.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解有机碳(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成分大部分来自海洋浮游植物的释放。简要回顾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光合作用合成的溶解有机碳(PDOC)释放占初级生产力的比重,PDOC的化学组成,浮游植物DOC释放的途径与机制,PDOC释放的环境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PDOC释放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释放DOC对异养细菌的生态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PDOC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推广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5.
楚科奇海R12a沉积柱状样500年以来生物标记物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对取自中国第二次北极考察的R12a岩心顶部40 cm样品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种群结构变化的研究,获得了500 a以来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R12a岩心在过去的500多年来,所记录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单一藻类的生产力总体上也呈现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主要表现为颗石藻相对含量下降,硅藻相对含量上升,甲藻没有明显的波动,这可能与北太平洋水输入决定的楚科奇海营养盐结构及夏季海冰覆盖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6.
《中国勘察设计》2010,(9):11-13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设计行业是与时俱进的,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都有进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也不错。但与工业、交通先进设计企业来比,总感到有些不尽人意,是思想不解放吗?还是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我想两者均有,可能后者多些。从战略发展上考虑,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才能使建筑设计行业跟上时代,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之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什么是大海洋生态系?1984年美国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博士正式提出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的概念。最初的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包含以下几点:①世界海洋中的一个较大的区域,一般20万平方干米以上;②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和生产力特征。  相似文献   
98.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 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 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术使得光谱响应在波段400~700nm范围内超过了同类海洋传感器, 特定光衰减下对应的深度误差小于0.5m。将本设备应用于南海中尺度涡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中, 在采样率和自动化方面验证了仪器的便携性; 通过对涡旋中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检验了仪器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海洋透光率仪在价格、准确性、可靠度和操作的便携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将在未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在碳储存方面的效率,对于“双碳”政策背景下植被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MODIS数据、气象数据、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方法,对北部湾典型入海流域2001—2020年植被CUE时空变化特征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CUE年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年际变化率均值为-0.003/a;年际CUE波动程度较小,整体上较为稳定。(2)空间上,北部湾典型入海流域CUE多年均值介于0.08~0.60之间,流域整体平均值为0.465。CUE年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仑河流域、钦江流域、江平江流域、防城江流域、茅岭江流流域、南流江流域、大风江流。(3)驱动力因素上,气温对北部湾典型入海流域植被CUE变化起主要控制作用,其次为高程和降水,土壤类型、坡度对植被CUE的驱动有限。  相似文献   
100.
On farm bio-resource recycling has been given greater emphasi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specifically with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in the mid-hills of the north-west Himalaya region(NWHR). Under this changing scenario,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INM) may affect significantly soil quality and crop productivity. A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9-2010 to 2010-2011 at the Ashti watershed of NWHR in a rainfed condition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INM) on soil resource and crop productivity. Two years of farm demonstration trials indicated that crop productivity and soil qualit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INM.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equivalent yield(WEY) of improved technology increased crop productivity by -20%-37%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Intercropping of maize with cowpea and soybean enhanced yield by another 8%-17%. North aspect and higher elevation increased crop productivity by 15%-25% compared to south aspect and low elevation(except paddy). Intercropping of maize with cowpea and soybean enhanced yield by another 8%-15%. Irrespective of slope, elevation and cropping system, the WEY increased by -30% in this region due to INMtechnology. The influence of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INM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il resources(SQI) and soil carbon change(SCC). SCC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QI for conventional(R2 = 0.65*), INM technology(R2 = 0.81*) and for both technologies(R2 = 0.73*).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t higher elevation.(except for paddy soils) with a north facing slope, INM is recommended for higher crop productivity; conservation of soil resources is recommended for the mid hills of NWHR; and single values of SCC are appropriate as a SQI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