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4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1218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43篇
地球物理   753篇
地质学   3679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汶川8.0级地震前的“震颤异常波”甄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带给人类和社会无比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虽然地震预测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强震前是否有前兆?地震前兆的观测与识别,以及地震能否被预测等,既是地震科技进步的关键,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12.
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水平形变和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1999--2007年全球框架下的站点速率,使用块体运动模型公式,根据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上的GPS站点速度,分别计算两个块体的运动参数,并用来反算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参量。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速率为9.38mm/a。其中,右旋走滑速率为3.22mm/a,压缩速率为-8.81mm/a。  相似文献   
913.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914.
(1)1998--2000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不大,重力变化在-60~+20×10^-8m/s^2之间。重力变化最大的地区是测区南部的滇西地区,呈现局部重力负值异常,测区中南部的四川地区表现为以龙门山断裂为界,西部川西高原重力负值变化,东部四川盆地重力正值变化;2000--2002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重力场总体以正值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915.
(1)强震活动趋势。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大面积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背景下,仅从平静看不到转折难以给出预测。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16.
由于岩石介质的不均匀型,在易破区域会出现应力积累,伴随着倾斜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由岩石破裂实验可以看出破裂区在破裂前出现了体积变大(鼓包)或变小(凹坑)现象,如果在岩石表面放置倾斜仪器,我们不难得出各仪器的倾斜方向指向或背向破裂点。本文采用全国前兆台网地倾斜(水管)数据,使用5次曲面函数区域插值的方法,拟合出地倾斜场(图1)。  相似文献   
917.
汶川大地震“震前扰动”存在“第三类脉动”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国家地震台网数十台地震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结果表明,“震前扰动”现象与强台风的影响密切相关,适用于英国海洋学家Higgins的海浪非线性干涉理论中的“第二类脉动”.然而,通过对信号时频特征的细致分析后发现:“震前扰动”信号存在着明显的“时频偏移”现象,不完全符合“第二类脉动”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除了包含“第二类脉动”信号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类脉动”,这对强震短临前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8.
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作者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重力仪资料中发现了震前约48小时的“重力扰动”现象、并在随后对全国数十个台站宽带地震仪资料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2009年3月19日,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爆发了Mw7.6级(里氏7.9级)大地震,宽带地震仪资料中再次出现了显著的、信号周期为4~8秒的“震前扰动”现象:从大地震前约16天的3月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19.
波前构建法中的网格点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波前构建法中非规则的波前四边形网格与规则的矩形网格节点之间的相对定位问题,对比分析了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常用的四种网格定位方法(叉乘判断法、夹角之和检验法、射线法(交点计数检验法)以及符号比较法)在波前构建法中的具体实现问题,通过对定位方法稳健性分析及计算实例表明,矢量叉乘判断法在实现规则的矩形网格节点与非规则的波前四边形网格相对定位研究中,其稳健性和计算效率足最高的,从而为下一步做偏移或者反偏移提供了精确的网格点属性值.  相似文献   
920.
如何快速、精确地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进行偏移速度分析是勘探地震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二阶精度广义非线性全局最优的偏移速度反演方法。我们将首先去掉速度模型修正量与成象深度差呈线性关系的假设,推导出具有二阶精度的速度模型修正量计算公式,使每一次迭代得到的速度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实际模型;然后采用广义非线性反演方法反演获得对所有道集的全局最优的速度模型修正量,不仅极大地加快了收敛速度,而且反演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也减小了。理论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度高、处理速度快,提高了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对复杂构造成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